5 Y+ f3 }# y3 U) y4 J 一个女性朋友说,她老公太不懂得疼惜自己了,老觉得这年代的女人很好当,觉得带孩子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从来不帮一下自己,这也就算了,还说一些很伤人的话。说你在家轻松自由,你都干了些什么,不就是带了下孩子,做了下家务嘛…… , T. b* u. n0 Z8 I; z- u5 ]) m8 R 1 [$ d1 x% Y/ n7 g1 Z
这么多年白辛苦了,两个孩子,没有任何人帮忙,都是自己带着,而且还要再看一个店,为什么男人都觉得生孩子养孩子这么简单?除了安慰她也不知道要怎么做了,唉,看她现在这个样子,满是负能量的。现实中遭遇过这样待遇的女人太多太多了。) \% S9 }1 ~0 T( T6 N4 x
9 ^& H [$ W1 T' P2 k/ @ 如果是全职妈妈,一个人既要负责孩子,又要负责家务,几乎比上班还要累。家里的事情真的是磨不断的铁锁,除非你能看得下去满屋子乱糟糟的。所以爸爸们下班回家应该理解并赞扬老婆的努力,尽可能的帮老婆分担一些家务。如果是上班的妈妈,那就更累了,在单位要做女强人,回家还要完成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提醒所有的爸爸,多帮妈妈们分担一些,不是有句话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O0 j: q0 N f: B
6 N+ Y c7 R! Q
04 5 ]% V$ O0 J+ F t9 ?, k3 d! O4 b3 y4 [9 Q
不陪孩子玩的爸爸 ) |! p7 S/ T6 T 8 ~3 Z' _) c4 {, D- m9 ~; Q8 e
或许是忙,或许是觉得自己大男人不会陪孩子玩,总是以爸爸工作忙,爸爸要出去赚钱给你买玩具为理由,拒绝一家三口共同出行的机会。孩子的成长瞬间即逝,真的很短很短,等你有一天老了,自己闲下来想让孩子陪陪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每天忙忙忙,你就等体会孩子当初的心情吧。 ) `2 j8 v2 v3 y; N% b8 h# i2 O 0 g# V5 z q3 \1 x7 Q) `
对于孩子的成长,爸爸和妈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说妈妈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照顾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细腻和善良,那么爸爸的陪伴更多的给了孩子独立、坚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面对挫折的乐观性,缺一不可。 - H. o0 R) ^7 z% H 4 n$ G4 P% i+ O4 A) S ? 所以很多家庭教育爸爸那部分是缺失的,导致了很多娘娘腔的儿子,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所有不负责任的爸爸给予的,所以就算有一天你的儿子不够男人,你也没有权利指责他!爸爸陪孩子玩耍,往往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如果在童年的时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伴,很多程度上会造成孩子长大以后的软弱和逆反。0 I# `# j# q, f. H6 F
0 e7 o; J$ U+ n& X
05 ( N1 J9 W) e5 a% A3 q; z3 u/ _ D - _8 W+ `5 Y; C* R( g6 _9 J
总跟家里人争吵的爸 8 j; x2 K' g6 |; ~ 8 Y* P2 r5 `) a 有了孩子以后的家庭,吵架是最大的禁忌。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孩子,站在旁边目睹了这一切对你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 I$ v" A! E* m/ Y; h' a 6 }: Q) i# I. q. o
大人的争吵,让孩子孤立无援,想要说什么,又会被说是多管闲事,甚至更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战争。于是孩子就会默默地忍让,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产生两种心态。. W3 _. Q$ n: S# b j
9 ~/ `& ^& o3 C* R+ f/ d 孩子在以后的为人处事当中,都只会默默忍耐,不会抗争,因为他觉得抗争也没什么用,比较消极。 8 B9 o! P% k0 O$ j5 C x) z * ]% L- |2 F. h4 } 孩子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会采用和父母相同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不分场合。, B% [! A$ p& d6 t( h' {: x
" G$ R$ W1 I6 y, L* O
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好的,所以一般夫妇吵架都会避开孩子,就是这个原因,孩子会把消极的东西隐藏起来,如果大人不去挖掘,他就会把这些黑暗的东西埋藏起来,最后坏的东西就会累积越来越多。对孩子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会影响他的未来交际。 % o @4 c" \* r# {3 L1 s- A/ Z F% o9 R8 ^% `, `# @6 ^( G 《爱的艺术》(【美】艾里希弗洛姆),里面这样形容父爱的艺术:“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书里特别指出,孩子在六岁以后,强烈需求父爱的威严与引导。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三字经》里也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父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爱就是茫茫夜空里的启明星,世界再大,永远都有它的指引和照亮,就不怕迷失方向。 1 H0 T# z# \( I: j0 D, C) O1 l - i( f% w" d {5 \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 |% @! S B
& `2 S$ M8 J( U Z7 C) ~2 s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8 Y& l+ f! ~$ d
1 _; E9 U" `# g6 g; g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2 A3 v# D# L( S& \2 D+ ~ ' M A) S: ^. Y, j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 o/ T0 w. ]3 z5 W. b/ `/ G& s4 M + {- C; S1 M& `4 j, C+ c3 G4 G
父亲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 I- i" f( ]5 f. j 5 |. C7 Z% V8 Y4 ? 婴儿期:加速母子分离。在婴儿期,孩子主要依赖母亲,从妈妈那里吮吸生存所必需的乳汁。因此,看似出生时早已剪断的脐带,实则还存在于母子的心中。此时,父亲恰恰要充当加速母子分离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边三角的家庭模式。 ; X* q2 b% Z' v8 h6 ?; H3 K$ J * l! |6 x5 Z, {6 o! p3 n" x4 K1 [
儿童期:规则的代表,效仿的对象。这时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发展任务――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此时,父亲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引导男孩向男人的方向发展,教他们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懦弱和疏离的父亲是将儿子推向同性恋队伍的“罪魁”。另外,美国学者认为,对于女孩,父亲则要告诉她们,女孩子是什么样,她们与男人的区别在哪。* [- w9 s& R; ]2 z. G, H& M
8 f$ c5 l7 q8 a4 _" S 青春期:超越的标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不再认为自己是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亲了。男孩开始看不惯父亲,甚至觉得爸爸窝囊;女孩则把对异性的崇拜从父亲转向同龄人。父亲开始成为孩子超越的标杆。/ V8 g5 g1 r) w; n: O
* M# @8 V) f5 A6 Z# z 现在还在每天奔波于工作应酬中而不着家的爸爸们,是时候给自己敲响警钟了,套用央视那句广告语告诉你: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家庭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爸爸们不要拿工作忙为借口,孩子才是你们最大的财富,就算你们事业多成功,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成器,那也是一个男人的最大失败。所以爸爸们,从此刻起,您可以适当的放下手中的工作,这样做: + Q% Y% m, r: U% L" B& a) C 7 u" [1 l# V6 S) d 首先必须做到,爱妈妈 " J7 L- m5 w* `) m+ F ]$ K* z0 a ~ ( _1 G: G/ f E ^9 b" d$ M/ ?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孩子肯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5 {. e4 m/ d; S$ M" \ - [( b4 ^" }9 c7 T
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运动9 j$ f4 W# u. S; W p1 c
/ _) e* R# ~5 S6 G5 K! z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放下父亲的架子,丢下其他烦心事,专心陪伴孩子玩乐,不仅能建立亲密的父子关系,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 j6 F8 e5 E( F5 c7 q + v7 A8 h9 B8 l
尊重孩子,说到做到,不能失信5 | @) A, `' v0 i c7 X
" |- t9 U) B6 o A 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需要我们大人慢慢去融入进去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所以,只有做到尊重孩子,你才能走入孩子的心灵去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且一定切记答应孩子的事说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3 R7 I; U; F1 k3 f9 s# h5 y' A
5 g4 I0 Y1 n1 E6 S2 G n
在孩子面前放下那几乎不离手的手机 ; I2 s, w, k6 L! E! A/ H 6 L1 s6 L. t [5 B* H% B 陪伴孩子不是所谓的陪坐在孩子身边,而眼睛却死死的盯着手机的屏幕在看,这样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觉得自己都不如那个手机。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你会发现,孩子的笑脸远比手机来得精彩。 v* u% @1 N, Z0 s.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