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起听歌的人,才会懂彼此陪伴的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夜凄美丽 时间: 2017-10-13 12:26 标题: 一起听歌的人,才会懂彼此陪伴的意义 高音流水遇知音为什么总是被拿来称颂友谊? ; R X) @% {) b8 i0 F' D& B$ O* P
《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 T X+ r6 E7 q @6 I. q6 g
- Z( e( t, t0 Q* `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V* m( E) [$ B7 N9 G+ [: h' w6 F+ f: e" e
1 C, d6 G O( E# ~0 S+ E$ I
粗糙地翻译一下:俞伯牙曲颂高山,钟子期就能听出巍峨之感;伯牙曲赞流水,子期就能感觉到江洋浩汤之意。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样的乐曲,钟子期都能完全get曲中的深意,让伯牙感慨自己不需要借音乐来抒发心意,而放下自己钟爱的琴。 g+ ^, [5 L4 w* \2 S8 Y+ ^/ l" h3 i+ x
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友谊难能可贵,但共享音乐真的能作为寻找知己的标准吗?也许有些唯心主义,但我个人还是信奉能一起听歌的人才是有真感情的。( g* K1 z$ q3 t$ ]& W0 {2 D3 W
) C0 s2 j5 o. d p1 W$ j* N 清楚地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宿舍会公放自己喜欢的歌,多是一些原创古风歌,相对于流行音乐非常小众。一次碰上室友们回来,室友A说“你在听什么,跟唱戏一样好难听”,室友B附和。那时候我默默拿出耳机插上,说不介意是假的,对室友的评价有些许不快,但更多的是感慨:果然不是随便两个人就可以一起欣赏音乐,音乐于你于我有很特殊的意义。+ _5 r5 Z! `!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