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标题: 专家谈教养:鼓励孩子分享,我做对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跃军    时间: 2015-11-9 13:19
标题: 专家谈教养:鼓励孩子分享,我做对了吗?
鼓励孩子分享,我做对了吗?

宝宝1岁半后,在同伴交往中宝宝开始没那么“斯文”了。同伴交往很多时候都是围绕玩具开展的,其间宝宝们争夺玩具几乎不可避免。
当出现争夺玩具或食物,不肯将它们与小伙伴分享时,请一定不要给宝宝扣“自私”之类的大帽子,哪怕只是嘴上说说也不行。对于0—6岁的宝宝来说,分享是种能力,而非道德。只有在宝宝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如已上小学了,这时的他已具备分享能力却仍不愿意分享,才有可能是分享精神上出现了偏差。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由占有到分享的成长过程。宝宝通过占有物件而获得拥有感。在获得足够的拥有感后,才会慢慢滋长出分享来。宝宝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成长,没有被人为地扭曲或受到胁迫,才能最终实现由心而发的真正的分享。那时候,分享是种快乐,而非被迫无奈或源自妥协。
整体而言,在0至3岁阶段,宝宝自发的分享行为仍较少。就算在妈妈的鼓励或要求下,宝宝将手中的玩具给到别人,也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分享。而且,这种表面的“分享”也无益于宝宝的发展。一般来讲,到4岁左右,部分宝宝要到5岁左右,他们才开始萌生出主动的、自发的分享行为。同伴游戏之所以在4岁左右开始进入合作阶段,也是因为此时的宝宝具备一定的分享能力了。有分享,合作才得以展开。至6岁时,宝宝会表现出更多的真正的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分享及助人行为则会越来越普遍。
在0至3岁阶段,通过占有的形式来宣示自己的私有物权及私享空间,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现象,也是由“自私”走向分享的第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它是宝宝发展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构建独立人格的必然途径。当出现宝宝不愿意分享玩具、食物的情况时,我们应尊重宝宝的意愿和他所拥有的物权。
尊重别人的物权,是道德的基石之一。只有自己的物权受到尊重、不被侵犯,宝宝日后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物权同样是多么的神圣不可侵犯。尊重孩子的物权,就是捍卫孩子道德的根基,这也许是关于孩子道德成长0—3岁阶段最重要的一句话。
当出现争夺玩具时,允许适当的丛林法则。需要我们介入时,可用更有吸引力的玩具转移宝宝注意力,或尝试引导宝宝交换玩具。当它们都不奏效时,就将宝宝抱走。争玩公共场所的公共玩具或游戏器械时,还不善分享的宝宝们,妈妈应引导其遵循“先到先玩”的原则。如第一个拿到小推车的小朋友应第一个玩,并有权决定继续玩或让给别人。当他选择继续玩时,其他小朋友就只有等待或去玩其它玩具。
对于宝宝不愿分享的举动,我们应视为很正常的情况,不评判,更不批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能听到“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啊”“你真小气”之类的评语,这除了会给宝宝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外,丝毫不能促进宝宝的分享行为。作为有着现代育儿理念的智慧妈妈,你可不能跟着这么做。
有的妈妈也许在内心并不真认为自己的宝宝小气或自私,只是碍于面子习惯性地批评下自己的宝宝,好像自己的宝宝没有将玩具分享给到对方,不批评下就过意不去似的。对于这种好面子的妈妈,恳请勇敢点,也请真实点,没有任何事情重要过孩子的成长,包括你虚假的客气。不妨直爽点,礼貌地告诉对方家长自己的孩子不乐意分享或还不会分享。也可以以宝宝的口气抱歉似的说:“等我长大点,就会知道分享了,对不起啊”。我想同为母亲的对方,一定能理解你的用意。
我们可以适当鼓励宝宝的分享行为,但要把握好尊重宝宝私权与鼓励分享之间的平衡。我们可用询问的方式尝试着鼓励宝宝分享,如“宝宝,你愿意让果果(宝宝名)玩你的小车吗”,然后打住并等待宝宝的回馈。当宝宝表示“不”,妈妈就不再鼓励、不再询问,更不强迫、诱导。询问或鼓励一次就行了。要知道,过多的鼓励就等于强迫。
我们进行尝试性的鼓励,更多的是让宝宝知道分享是一种受到鼓励和赞赏的行为,慢慢培育宝宝的分享意识而已。真正的分享行为还较难出现,我们应懂得适可而止。同样,当你的宝宝想要同伴的东西而对方又不愿意分享时,也应告诉自己的宝宝,那是别人的东西,未得到别人的允许,不可强抢或占为己有。
对宝宝偶尔出现的分享行为,妈妈或其他被赠予人应愉快地接受宝宝的分享。如宝宝将自己手中心爱的蛋糕分点给你时,不要回绝宝宝,高兴地接受下来并说“谢谢”,且当着宝宝的面愉快地享用。宝宝会知道:哇,原来“分享”有那么大的力量,能让妈妈爸爸甚至小朋友都快乐起来。
“不吃不吃,妈妈逗你的呢”“宝宝自己吃,妈妈不饿”,我们一面鼓励宝宝分享,却又一面回绝宝宝的分享行为,这会让只有简单直线思维的宝宝疑惑:我到底是应该分享还是不分享呢?你的回绝不管是好意还是坏意,带给宝宝的不只是疑惑,还有失望。当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时,宝宝会觉得分享所得到的回馈无一例外都是失望,便慢慢地不再分享了。

本文摘录自《0—3岁宝宝教养手册》(张跃军 马艺铭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欢迎光临 中国育儿网 (http://bbs.bb0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