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带孩子有利家庭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5 09: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生活照料仍然以妻子为主,但是上海新生代父亲养育孩子的参与度和科学性已经明显高于他们的父辈,所以,86%的上海妻子给丈夫“为人父”的答卷打出了“满意”的高分,该数据来自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今天公布的一份父亲参与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在上海抽样调查了892个家庭,合计共有1752个父母样本,其中市区家庭占68%,郊县占32%。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9:17:43 | 只看该作者
 近半新爸爸会换尿布

  从得知妻子怀孕的第二天开始,李泰(化名)就包下了全部家务,早晨6点起床,去菜场买当天新鲜的菜,晚上回家做饭,吃了晚饭陪太太散步,美其名曰“遛大肚皮”。孕妇的腿容易抽筋,李泰经常帮妻子按摩。他专门买了胎心仪听宝宝的心跳,还三天两头对着妻子的肚子说话,进行胎教。像李泰这样的丈夫在上海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从妻子怀孕开始就努力进入“父亲角色”,而且当孩子诞生以后,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照料和教育孩子的事务中去。

  这次调查显示,在“给孩子准备膳食/喂食”、“半夜起夜照顾孩子”做得很少的父亲只占12%和14%;“带孩子看病/打预防针/护理/陪伴”方面更是绝大部分父亲都在场;即使是“换尿布/尿片”、“给孩子洗澡”这样在传统上被界定为“女人活”的也有近半父亲参与。

  研究负责人、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郊县父亲在孕检、喂养、陪孩子看病方面做得更好,这可能和城市父亲工作压力大,时间安排不如郊县父亲自由有关。而城市父亲在与孩子沟通互动方面做得更多,高学历父亲在陪伴妻子和养育孩子方面参与度更大,而且更乐意用宽松平等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9:18:06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让男人更有责任感

  这次调查最新发现:许多父亲反映,参与养育孩子,对其自身有很大的好处——包括责任感增强、更加成熟自信、激励自己进取和成功、变得更富有爱心等。

  35岁的赵先生有个3岁的儿子:“每天下班后陪孩子玩游戏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用胡子扎扎他,被他亲热地叫着"爸爸",感受他崇拜的目光,让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带儿子出去,别人称赞儿子聪明懂礼貌的时候,我也觉得很自豪,"养不教,父之过",不生就算了,生下来就有教好他的责任。”

  徐安琪主任说,相对而言,父亲适当参与照料教育孩子,反而给他们带来更多正面影响,如为人父母的喜悦自豪、被孩子需要的价值感、和孩子一起游戏变年轻、孩子带来的幸福感等。而且大部分被调查的父亲表示,抚育孩子令他们增强了责任感、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变得更加富有爱心、有利于他们激励自己取得成功。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9:18:3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建议设立“父亲假”

  这次调查显示,妻子生产时仍有19%的市区丈夫和6%的郊县丈夫未能在医院陪伴,从孩子降生到满月期间,32%的市区丈夫和24%的郊县丈夫未请一天假。工作忙、请假难成为一些父亲育儿缺位的主要外因。大多数父亲表示“我很想多陪陪孩子,但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因此,约2/3的父亲赞成父亲也应该有产假。从全国范围看,女性生育后,各地男方护理假时间差别较大,上海晚婚女性的配偶所享受的晚育护理假最少,仅为3天,最多的是河南,长达一个月。

  目前,不少国家的父亲可以利用三种形式的假期来照顾年幼的孩子,如父亲假、育儿假以及在孩子有突发状况时的临时假期。父亲假是专门准许给父亲的,通常从孩子出生后开始,与母亲假同时实行。

  徐安琪主任表示,倡导父亲休育儿假,鼓励男性尽早进入抚育孩子的家庭角色,有利于实现夫妻角色平等,对孩子获得父爱、夫妻增添恩爱和密切父子关系也有良好促进作用。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9:24:37 | 只看该作者
“女性暴力”影响下一代

  几年前一部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让不少女人竞相学习,最近我看到一些妈妈交流她们幼儿园孩子的活动日志,发现女娃儿的暴力行为十分普遍,被趣味地冠之以“女子别动队”。




  所谓“女性暴力”是指从手势、语言到肢体冲突的张扬、粗糙、施暴行为都算在内,我们社会普遍存在女性粗暴表达形态。而当女性能够经济自主甚至超越男性的时候,颐指气使的态度从家庭到单位都可以看到;而一胎化导致“把女儿当儿子养”的现象,使得女孩很难内化成为一个端秀、达理的女性;加之成年男女特别是夫妻之间的人际交流,多是粗鲁无礼,孩子能学到什么好榜样呢?再看今日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尽是相互挤压,个个焦虑形于外,又能有什么气质修养可身教给孩子看呢?

  于是,女人没文化的,扯着尖锐或粗哑的嗓门儿,连珠炮地说话也罢,却也总是看到都会里女性话语嘈杂或粗声粗气地交流,绝少能有轻声细语、富磁性的嗓音让人安静平和的。因此,我们能不正视“女性暴力”对文明社会的长远影响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9:24:57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是女性承担了教育苗子的连续责任,从家庭到中小学乃至于大众传播教育等,女性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譬如在某教育系统里,女老师和幼儿母亲通过自制孩子玩具以及交流教材的“手工会”学习模式,无形中让自己回到童年期,重新感受一个小生命,然后跟孩子形成完全平等的互动生态。此时她们大多是安静的,能做到轻言细语、倾听和说好话,绝没有命令、吼叫、打骂、贬损等等伤害孩子的言行。

  孩子渐渐地有样学样,时时记得感恩,也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赞美别人,进而形成自律、自信、自在的性格,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下一代吗?显然女性责无旁贷地从提高自身修养开始,“女性暴力”就不会日趋严重,更多地学习和自省的女性一定能造就不一样的后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10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