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噪耳机由来已久,各家品牌都在消噪领域摩拳擦掌,纷纷推出自己的消噪新旗舰,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两家品牌就是Bose和Sony。对于这两家的消噪功力到底怎么样,粉丝们也莫衷一是,喜欢Bose的粉丝表示宇宙第一,Bose第二。喜欢索尼的表示,大法的黑科技好,谁用谁知道,分分钟秒Bose几条街。既然大家各(dou)执(xiang)一(si)词(bi),那我今天就客观的来比较一下两款消噪旗舰耳机。1 W# {7 d; i7 ^1 x4 H9 ^, N
0 y( ], B# {4 _# @

i7 i8 r: C& k( B8 k: @
: m3 \& O! `4 s+ R" I6 y: } 我略微累赘的陈述一下对比的缘由,我在前段时间买了Bose的QC35,无论是在做工还是在音质各方面都hin满意。于是每天在朋友面前给他们洗(an)脑(li),直到有一天再次洗脑时,被朋(tu)友(hao)一句话怼得说不出话,他说:X子大法宇宙第一。在网上翻阅相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Bose和Sony的消噪争论由来已久,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把我的想法给各位呈现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有不足恳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8 m% ?& S7 d- H8 Z) s O
( M+ z' l6 ]; M& x
首先是颜值大讨论
( U4 K: M& o* g# W- ^
* z2 `& i1 ]& ] 
5 P1 ]! E9 d, y4 ^# ?$ Y; X9 u; l' \# U* Z6 ]
在颜值方面,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人喜欢丰臀肥乳,有的人喜欢脸蛋,有的人喜欢小清新等等,不一而举。Sony的工业设计能力不用我多说,大家心知肚明。对于我来说比较喜欢一体化的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观更为简洁,还有就是头梁金属大量的采用我也比较钟情,流畅的线条再加上金属表面覆盖的皮革,档次立马提升几个高度。可是现在比较后悔,后面会说到。Bose来说外观,Bose的外观也非常出色,整体节奏感很强,但是和索尼相比就略显不足,但是这种不足不足以立较高下,因为外观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Sony 兼具外观和实用性,熟悉Bose 的玩家想必知道QC系列的特色,QC35同样也不例外,沿袭了QC系列一贯的风格,经典的头梁头枕设计无需多言,使用了高大上的ALCANTARA合成材料,这种材质一般作为高级跑车方向盘套或者内饰设计的高级材料,不仅有皮革的质感,在透气性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耐磨耐脏,从细节上更多的为消费者考虑。整个机身采用质感加强的塑料,Bose QC35耳罩部分采用合成蛋白皮革,触感较为柔软,佩戴感受也更加舒适。纵观Bose的整体设计,更偏向于实际的佩戴舒适体验。
) \) ]! D3 l: L* h- h) k6 b- a# m3 @5 H9 W; k
9 w( ~% |! A# l( D/ R! I
$ f9 ^& z4 A4 B- T2 s
9 Q9 p. ?9 g" w- F" f
7 T9 l- _! Q; n9 t, {: ?
佩戴体验大比评
7 r( k3 n# C" Q" x4 b
1 Y- \3 H: l' Z9 l8 u+ p Sony MDR-1000X与 Bose QC35都是头戴式耳机,长时间的佩戴难免耳部造成不适,对于两款耳机,我分别体验了两天, Sony MDR-1000X长时间佩戴耳部造成的不适感会强于Bose QC35,对于头顶的压迫感也是如此,我本人觉得是大法使用的是金属头梁,向下的力越来越集中,以至于感觉佩戴越来越重。但是内置的倾斜轴结构较之前头戴式的耳机舒适感提升了不少。一味的为了追求金属质感而牺牲了长时间的佩戴舒适感现在想想也有些后悔。现在正直盛夏,头戴式耳机长时间的佩戴对于耳朵多多少少都会有“捂”耳朵的感觉。我猜想可能是由于Bose Alcantara舒适材料的使用,在这方面稍好于大法。
/ o( M) e/ O& p/ B' g/ Y8 q6 J, l) ^$ L p9 L+ {+ B

7 T5 h2 ~" {' v0 e
% R ?' \2 a: e x$ y8 } 
! T. N) s% z8 w
- ?% _9 a1 x$ ~ 实际消噪终极对决
' }( U% }6 ~$ f& o( u
/ O2 ]9 a9 @2 t, S$ o# M* j* { 消噪耳机怎么能不聊消噪呢,毕竟各位也包括我买的动机很大比例就是因为消噪。Bose作为消噪界的领头者,它的消噪能力毋庸置疑,而大法虽然是做为跟随着,但是凭借大法在业界的实力,消噪这事还真不敢小瞧,是否能借助MDR-1000X咸鱼翻身。我在实际体验中的三个环境作为比较。
% a f/ _3 G- ]6 C! M5 Y) B/ a+ m% |1 i! X d
$ p$ D' X* `* F" _9 K
6 a5 M; D! C$ j \) W# X$ G 家中。家中的环境的声源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女朋友不停的叨叨声。为了说明情况我特意打开了空调、电视机(几个月没开过)、台式机电脑这些家用电器。0 H6 s( d# {) Q4 J6 m' O
/ J A) ^! R! @, U9 u# u! x
9 c8 C G" f4 Y( R9 @
& ?: C8 {# V! h
首先是Bose QC35,开启消噪功能,得益于BOSE有源消躁技术,世界突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耳机内传来的美妙音乐,我随之翩翩起舞,感觉自己宛如一个被玉皇大帝青睐的天女,只不过女朋友大声的叫我我还是能听到的,只不过很模糊。
: G* h8 W3 `) B$ Y. W
9 o* q. ?' Y$ D+ w7 B1 }+ I Sony MDR-1000X,同样开启消噪功能,得益于数字消噪和AI(人工智能)消噪模式,世界感觉就只有耳机内的曰曰流出的音乐。至于女朋友大叫的声音也是时有时无,不过被女朋友小拳拳锤的才勉强摘下耳机。后来的后来,女朋友就把耳机没收自己去听了,我也很绝望。
# o; a- ~2 z% `7 u+ i5 s% P
$ J& t1 i( I1 g- G+ [7 P: l2 S) I ( K0 B+ x3 k; `( U+ ?$ h3 t: v
# Z& [; |' `8 _; k 日常上班路上分为大马路和地铁公交两个场景。
3 I/ k5 v; w* }. J
% m3 l7 b* w" Y) `7 W1 W 首先是大马路上。大马路上声源多样并且复杂,在这样的场景中,两款耳机强大的消噪功能都能过滤很大部分外界的嘈杂之声,在听音乐的过程中,Sony MDR-1000X耳机对于外界的隔音效果并没有完全隔开来,还是能隐约听到,Bose QC35对于人声不能完全过滤,但是对于人声的过滤也是断断续续进入耳朵,对外界的嘈杂声音的控制与大法相比略微有优势。& Q6 ]* |+ a9 {: ]5 `3 v% ~6 [3 L; G4 e
* W# f& e1 n y* L; \ / @) v' h: ~4 b8 Z! l) X
5 `) k9 E, E' s/ R( M4 s

1 z, i; N4 c: q% m* f7 [0 I# Y0 a5 }5 e% m& v8 r) \% `
其次是地铁和公交车。地铁和公交都是一群人在相对较为密闭的环境中,声音也相对的集中,其中人声更为突出。加之地铁上地铁运行时和铁轨发出的巨大摩擦声,二者都能出色的完成过绝大部分声音,即使传入耳中,也显得有些强弩之末之感。要是非要说那款耳机更胜一筹,笔者认为是Bose QC35,因为对于人声并没有完全的过滤,可以稍作留意就可以听到报站,这样即使走在大马路上也更安全。# w/ N+ }) [) I, S: ^, f
) ^6 Z, t7 C- ]( T2 G" K 综上所述,在上述三个场景中两个耳机的表现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尤其是索尼,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是表现出的不俗实力却更像是老司机。然而姜还是老的辣,Bose作为消噪领域的老牌也只是略微胜出,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 n7 a5 z) y/ Y1 ^2 Q3 E8 m8 M1 `1 j$ ]' Y
特色功能做对比
# h9 s' M0 N# T% e; P# O; E2 k# \" j2 d9 m9 U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既然是非此即彼的两款消噪的旗舰耳机对独占的功能进行一些剖析。先说大法,自动在3档消噪场景中切换,这样可以自如切换不同的场景。可触摸的面板整体造型更为简洁的同时,在操作性方面也更胜一筹,这种操作的便利性然我想起了MBP甩脱鼠标的触控板。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和
, ~0 E& N X; e! O: i9 v. L) J1 I
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都为出色的音质增色不少。再看看Bose,在充电方面,15分钟快冲可提供2.5小时的续航时间,对于出差人士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功能,即使你由于工作的忙碌忘记充电,只要15分钟,续航时间即可满足从北京到上海的飞行时间。TriPort声学结构。利用耳罩外部的排气孔,提高音量的同时,无需增加耳罩的大小,提升佩戴舒适感的同时,带来更好的声效和消噪效果。
" p! f+ X# |# m% c; e. U' i
" G0 _5 W. r! u1 q& p* B7 A: y' X APP大有不同 r- z% x; }0 f) v f5 l
& C- n/ v* O( v( v$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关于两款耳机的APP功能。对于耳机此类的产品我一直以为是比较鸡肋的功能。在Bose的APP中确实别有洞天的存在。在更新之前Bose QC35消噪是一直开启不能进行调节,跟新之后消噪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强、弱和关闭三种不同的状态。强就是默认的隔绝外面的所有噪音。弱就是在骑自行车或者过马路时可以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路边的不安全因素。! W. H r2 j |% k4 o0 }
' d0 Y' r) a: p) {- [ o 
5 H ]: T4 G/ t# E! F% a" g' W, ^# W' n3 {
特有的双耳分享功能也值得一提。在我们生活中想要把喜欢的音乐分享给别人,比如在图书馆或者表白的时候通过APP可以使两款Bose耳机播放同一段音乐,不露痕迹的表明自己的心迹。" X4 E& @2 q" k' }0 A1 \
$ ], d3 ?) l$ N* h , m3 T; }2 c* I* [8 }
) L( b$ A- a7 _" v( I% Y Sony的APP通过了解就是调节音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蓝牙连接可以正常播放音乐,但是APP始终连不上。. o0 t+ l( s- r. ]0 x
4 n8 \( f" m6 @) w
# \5 s. A8 b* S8 E: p( V* s6 Q9 q
9 [# h" e8 n5 `) X& l8 A9 N 
1 l& z2 W C/ L
- C# g% M0 q8 |7 m2 e1 ? 写在最后7 O5 S. X0 N9 [$ ]! Z
2 q0 }% e) ^7 V
看到这里不知各位对这两款耳机有没有新的了解和认知,无论是Bose粉还是大法粉,都应该平心静气的看完这篇文章,客观的去看待各自产品的优劣,摒弃“自己孩子长得最好看”的偏见。如果你是一位执着于品味的人士,想静下来办自己的事情不想被外界所打扰,Bose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快冲厉害。那如果你是虔诚的大法信徒,当然要为信仰充值。1 T0 a4 }$ S$ ~* I) n/ J9 U- N4 ?
0 \7 e% c0 }$ d3 A7 f
最后,大法作为追随者体现出不俗的实力,但是姜还是老的辣。最后的最后,Sony很好,所以我选择Bo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