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柏岩其人:
郑柏岩,曾留学日本,农学博士,主修生态修复专业。回国前在日本国土资源厅下属财团都市绿化技术开发机构工作,曾任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森林生态研究室首席研究员。5年前,在丈夫的支持帮助下,她决心把先进生态修复技术带回国,创建了北京佛西亚应用生态工程学研究所,并任所长,在北京市密云黄家山麻子峪做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刚来的时候我没这么黑,真的,原来皮肤挺好的。"站在麻子峪的山坡上,郑柏岩博士悄声对我说。40出头的她半花白的头发松垮地挽在脑后,深棕色短衣短裤,衣服颜色几乎和皮肤相近,翻毛皮凉鞋沾满了灰土早已不见了本色。出于礼貌,她摘下墨镜,眼圈周围明显的浅色,衬出黑黝黝的脸庞。"黑黝黝"一般用在常年在外的劳作者身上。此刻,我却不得不用在眼前这位曾留学日本,如今回国自费做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工程,已经在北京市密云山区奔波了五六年的郑柏岩博士身上。
"我的实验室在山上"
几间温室依山而建,里面层层小梯田铺满了小水杯大小的"营养块"。有的"营养块"里栽着小苗苗,多数地里杂草淹没了"营养块"。棚顶吊着些荆条编的篮子,大多也空着,山风吹来,微微晃动。郑柏岩笑着说,整条山沟都是她的实验室。她告诉我们,夏季雨水大,太潮湿,温室大棚容易孳生霉菌病菌,只好歇棚。她指着一些"营养块"说,这是"黄芩",这是"桔梗",都是中草药,长大些移栽到坡地上,打下种子,扩大种植。郑柏岩博士的北京佛西亚应用生态学研究所的这些温室是育种基地,300多种野生植物种子都是她和助手们在密云山区调研期间亲手采集的,很适合在当地种植,尤其是一些中草药类经济作物,完全可以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温室棚外的山坡上长满了各种草本、灌木植物,最多的是一种叫"胡枝子"的灌木。郑柏岩博士告诉我们,这种北方山区的野生胡枝子
是丛生灌木,根扎得很深,可以钻进贫瘠的坡地,钻进石头缝里,根须甚至长过植株,极为耐旱,又能养蓄水土,很适合在北方山区种植。我们看到的胡枝子栽下不过两年,很多已经长到1米多高,虽然现在还是单株,但是用不了两三年,它们的根系就会相连,枝叶互攀,牵连成丛成片,完全能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这种灌木很"皮实",栽下就能活,几乎垂直的岩坡上,山路的放坡面,哪怕巴掌大的一点点沙土,也都能种下一株胡枝子。
来到一块"湿地",严格地说只是一块小小的"间歇式湿地",面?还?甘?椒矫祝?狭饔幸桓鲂⌒〉男钏?兀?叵孪?鳎?糇∮晁????厣?傅绞?乩铮?倘罅0多种植物的生长繁育。小块湿地里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青青的核桃挂满了枝头,树冠展开足有十几平方米,树下的灌木青草,该开花的开花,该落果的落果。水芹菜、黄精、丹参,叫不上名的草,好看的小花,物种多样,相扶相拥,高低错落,和谐共存。其中仅中草药就有20多种,全部是从密云山区当地采集来的种子。到了深秋,郑柏岩和助手们收集种子,来年播撒到山坡上。那里,红红黄黄的织绳拉起一块块坡地,分门别类地种着各种中草药以及灌木和各种青草。两年前这里只是沟谷的一小段,沙石裸露,土壤贫瘠,雨大冲水,没雨干旱。树木更是稀少,仅有的一点点绿,不过是几丛荆条,这种惯于"欺负"其他植物的灌木很不讨人喜欢,霸占了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它疯长的地方,几乎看不到任何植物。沟谷里蓄不住水,雨大了,山水挟裹着泥沙,呼啦一下子冲下山,冲过农田家舍,冲进远处的密云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