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钟书4岁时“踉跄”读名著,幼年所读之书已是汗牛充栋,为他一生的博学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幼时先用耳朵“读”,再逐步过渡到用眼睛读。早期反复“听”古典,是他们自幼能“读古”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也让他们阅读白话文变得格外轻松。
出生后的短短两三年,孩子就拥有了足够多的与成人交流的语言,他们用耳朵“读”书的能力特别强;孩子加工语言的能力也特别强。现在人读“四书”、“五经”就像读天书一般,过去人却学得那么好,其实并不是他们比现代人聪明,他们融会贯通的秘诀在于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接触。“3岁看大,7岁看老”,婴幼儿时期正是印刻、“稀释”、“加工”文言的关键期,年轻父母务必高度重视。
近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几乎都出生于当时的中产阶级家庭,缘于参加“科考”多非一次能成,没有一定的物质做保障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宝宝早早爱读书的秘密”专利设计图,不仅揭开了文坛大师成才的奥秘、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奥秘,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也蕴涵了深厚的幼教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