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茶回归中国茶家庭 伴随小罐茶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8 14: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台湾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但早在200多年前,福建的茶树以及制茶技术就传到了台湾,为台湾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喝过台湾茶的人都会认为,每一口喝到的台湾茶,都该归为上天的倾情馈赠。而能喝到台湾茶,就算得上是幸运。因为几乎没多少人知道,从茶园到茶杯,茶经历了什么,茶人又为之付出了什么。

    这世上的茶啊!品饮时有多甜美,获取时便有多艰辛。

    全台湾都产茶,但全台湾的高山乌龙茶几乎都出自于台中。再具体一点,台中市的和平区与南投县的仁爱乡堪称翘楚,茶区海拔最高,产出的茶品质也最优。小罐茶的高山乌龙和冻顶乌龙就源自于这两个地区,我们的寻茶之旅也据此展开。

    10月,对于地处亚热带且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茶区而言,山下温度依然维持在20-30度左右,些许溽热。所以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山上的冷到底冷到什么程度。只能按照地理学中的常识去推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我们要去的地方海拔在2000-2500m左右,这样算来,温度的确是够低的了。

    早上6点出发,沿着中横公路台8线一路驱车,旁边的大甲溪几近干枯。台8线并不是一段讨喜的路,如非必须,大概没多少人愿意前往。因为恰好处于地质活跃带,造陆运动的痕迹再明显不过,地质灾害时有发生,1999年9﹒21大地震所造成的损毁一路也有迹可循。如果遇到雨天,这条公路会被彻底封锁。而即便在平时,也会有严格限制出入的通关时间,沿路设有检查站盘查。

    公路沿着河流及山体开凿,险峻不在于路的逼仄,而是沿途陡峭的山势,壁立千仞,没有任何过渡,直愣愣拔地而起的山体令人望而生畏,并且山体都是沙石,一旦流沙落石,过往的车辆几乎避无可避。过于严重的地方,政府会组织人员进行修缮,或者直接开挖隧道、修建涵桥,但现实情况是,依旧有太多地方很难照顾周全。

    汽车不断向高海拔山地攀爬的行程里,每开一段时间回头看,这山望着那山低,来路已经远远匍匐在下方,再往车窗外顾盼,路的一侧早已变成高不可估的悬崖。这样的路,正是茶叶从山上运往山下的必经之路。很难想象,我们素常以为稀松平常的茶,却是一些人冒着性命之虞的艰辛产出。

    高山茶园比我们想象中的景观似乎要丰富许多。果园与茶园相伴相生之外,值得称奇的是,居然还有大片大片的菜园,尤以高丽菜和大蒜居多。细问之下才知道,除了茶叶之外,水果和蔬菜也是当地人赖以谋生的重要物产。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地方,除了茶叫高冷茶之外,种的蔬菜也叫高冷菜,价格比平地的蔬菜要贵一倍左右。站在茶园中环顾四周,山地起伏绵延,不见尽头,和蓝天、飞驰的白云并肩构成了奇幻画卷,每一瞬都不尽相同,虽然有朋友一一指点交待各座山峦的名称,但不辨方位的我们须臾即忘。



    脚下的土地最为真切,这里的土壤土质疏松,夹带大量的沙石砾岩,倒是和福建武夷山一带岩茶的土壤环境颇有几分相似。这样看来,陆羽在《茶经》中关于茶叶生长土质的论断,无论在世界上哪个角落,都像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新佳阳继续向前,一路经梨山,再到福寿山和华岗,茶园样貌大抵类似,只是海拔在2000—2600m之间上下浮动,再高的地方已经不再适合茶树生长培育。行政区划也在台中市和平区与南投县仁爱乡之间徘徊,非要定性一个范畴的话,归为大梨山产区总不至于错谬。

    最终,我们在华岗的制茶厂落脚,冬茶季刚刚开启,靠近厂房,扑面而来的茶香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逡巡在厂房里,询问每一个制茶环节,加上晚餐,不知不觉,竟已是晚上十点。

    接下来的一日,依旧从茶园到厂房,两天的时光就这般转瞬即逝。间隙里,喝着茶,聊着天,看着庭前花开花落,山上云卷云舒,再多的辛劳,也都得到了抚慰。

    此间一切,只是我们短短两天的游历,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茶人们,这是他们一辈子习以为常的生活。

    各个茶园一路走走停停,海拔2000—2500m左右的茶园,茶树的品相都非常优秀齐整,冬季新发的茶芽散发出宝绿的光泽,每一次风吹过,叶叶相连,就相当于做了一次摇青,站在茶园里,就有隐约的香气飘盈四散。

    我们在仁爱乡产量最大的一个制茶厂稍作歇息,虽然并非制茶的高峰期,但因为茶青生长情况不一,也有部分能够采收支撑生产,整个冬茶季约略可以持续一个月左右,因海拔高低的不同,开启和结束的时间也有差别。

    和华岗的茶厂情形类似,自然又浓烈的茶香扑鼻,各批次采收的茶青在这里汇集,于是萎凋、浪青、炒青、揉捻、团揉、烘焙的各个环节都同时进行。和内地茶厂的安静迥异,这里居然播放着时下最流行的歌曲,人声、机器声以及乐声一起,声声入耳,估计做起茶来,师傅们心情也会愉悦很多。

    看似简单的制茶步骤,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毕竟乌龙茶已然是所有茶类制作工艺最为复杂的了。细问之下方知,从茶青到干燥的毛茶出来,需要足足约48小时。并且这中间需要不断对茶样进行试泡审评,进而对品质适时调整,师傅们告诉我们,大约需要试喝四五十次。毛茶性烈,这种喝茶可绝非享受,一般人极难撑得下来。



    茶青不一样,温度不一样,湿度不一样,各个制茶环节的时间也会随之改变,极其考验制作者的耐心和经验。以台湾乌龙茶最典型的热团揉工艺为例,包揉和解块这两个环节要重复达近百次,经常从早上揉到夜间,才能造就半球形茶形以及不可复制的绝妙韵味。

   

    茶厂出来,又是几个小时的车程,到翠峰接上甲14线公路南下时,恰逢台湾的“双十节”,一路上总算有了几分热闹的氛围,再也不用“千里走单骑”。

    因为中间转道丰田农场附近一处茶园而有所耽搁的缘故,等到奔赴日月潭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变黑,站在日月潭文武庙前的观景台四处眺望,影影绰绰的湖光就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彼此遥相辉映,分不清界限,旖旎梦幻,为一天的奔波行程画下了圆满句号。

    第二天的目的地再明确不过,直奔冻顶乌龙茶发源地冻顶山。冻顶乌龙茶的秘密就此揭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难相信今日的冻顶山已然是果树的天下。包括近旁的凤凰山,各色果树和槟榔树在山间散布开来,仅有的一些茶园也都长势颓残,今昔对比,十足令人感慨。随行的朋友中有土生土长的鹿谷人,对小时候的记忆念念不忘。冻顶乌龙茶在台湾鼎盛之际,这里的山上遍植茶树,沿路的家家户户也都以茶为业,虽然这些痕迹现在依然保留,但和山上的茶树一般,也都是一派凋敝景象,一丝往昔的荣光都难以追寻得到。



    冻顶山海拔不过700m左右,时岁辗转,随着气候的变化,这里生产出来的茶的品质已经被海拔更高的高山茶所超越,现在就连冻顶乌龙茶的专业比赛,也不会有人拿冻顶山的茶叶来,因为不可能会取得名次。现在大家能喝到的高品质冻顶乌龙茶包括小罐茶的冻顶乌龙茶,大部分都已经转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区比如仁爱乡生产制作。

    因为一路寻访高山茶的经历,我们深知台湾高山茶的品质优秀是有原因的。土壤是一方面,不仅是茶叶,就连当地所出产的水果和蔬菜,每一种都比低海拔地域清甜许多。

    高海拔的气候环境更是不可复制,直接导致茶叶果胶质丰富、芳香物质多元,制作出的茶叶也不苦涩,并且一年只产2到3次,蕴含的营养物质远非一年采收六七次的低海拔茶可比。茶园管理也是特色。在茶山,你可以深刻体会到台湾种茶人对自己土地的珍惜。奉行自然农法的他们,对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控制相当严格,我们在茶园亲眼看见居然有人用大豆作为肥料。而专业的品评人员也能通过茶汤敏锐地感知茶叶是否在有机的环境中养成。

    甚至连灌溉的水源都源自于高海拔水源地的泉水及雪水,经由输水管线的输送,遍布于产区的各个地方,便利的灌溉系统确保茶树时刻享受充分滋养。大量或粗或细的管线随处可见,累叠堆积,如游蛇一般出没,自成一道靓丽风景。

    有自然农法,也有科技干预。茶园中都有专业的设备时刻检测温度、风速和湿度。一旦情况异常,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并解决。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又怎能不造就好茶?如果有一天你也深入台湾茶山,我想你一定会被这里人的勤劳和智慧所感动,更为这片土地所润养出的茶滋味所震撼,比如小罐茶高山乌龙的花香与清甜、小罐茶冻顶乌龙的甘润和火香。请记住,这些都是台湾最美的“风景”。

    小罐茶不仅让内地消费者喝上了台湾茶,也更是让台湾茶回归了中国茶的“茶家庭”,实现了中国茶的大团圆,而团圆之后,台湾茶也与小罐茶中的其他产地的中国茶一起走向世界舞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25 10:47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