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乖睡,好不好?”这是爸爸妈妈常常对孩子说的话,可是翻开这本书,你就会感到很惊讶:怎么睡不着的人是爸爸?
妈妈出差不回来,康康自己睡,半夜奇怪的声音吵醒了他。原来是爸爸睡不着,正在厨房里找吃的。怎样能让爸爸乖乖去睡觉呢?康康想出了很多办法:热牛奶、吐司涂蜂蜜、魔术方块、电玩、晚安故事……最终,爸爸和康康挤在小床上睡着了。耍小性子的爸爸,稳重成熟的康康,看似超出常规的搭配,但一切显得又那么实在和有趣。这样的角色互换一点也不突兀,反而让“睡眠”这个亲子话题更加吸引人。
刚把这本书拿回家时,我两岁半的儿子牛牛一下就被封面吸引了:爸爸盖着被子,抱着毛绒玩具,专心地听儿子康康讲故事。被子上橘黄的花朵儿,一看就觉得温暖。给儿子读这本书的时候,他还不能理解其中有一些词语,但这并不影响他听懂整个故事。儿子听得很入神,书中的爸爸喝牛奶吃吐司时,他也跟着咂嘴,像是自己也尝到了相同的味道。
康康不让爸爸喝果汁,不让爸爸吃苹果派和草莓派,因为那些对牙齿不好。要是换成大人对孩子说,大家肯定就不感兴趣了。谁家的大人不是这样唠叨孩子?不管怎样讲大道理,我的儿子也总是不能在睡前抗拒零食的诱惑。可是从康康这个小大人的嘴里说出,这些话就有意思得让人不能反对。这不,听到这段故事的时候,儿子立刻阻止爸爸喝可乐。“为什么不能喝可乐和果汁?”我问。他立刻响亮地回答:“太甜了!”小东西,原来你是明白的啊。“以后睡觉前,你还吃东西吗?”我又问。儿子马上摇头。
讲到爸爸害怕蓝毛怪那段时,儿子也跟着很紧张,还硬撑着安慰我不要害怕。看儿子努力地学习康康一样照顾大人,我当然得配合一下,装出害怕的样子。儿子果然为自己勇敢的表现而自豪不已。最后,故事里的爸爸终于睡着了,儿子也开心地笑了。
“是谁没有乖乖睡啊?”
“是爸爸!”
“那谁很勇敢,不怕大怪物,还能自己睡着呢?”
“是康康!”
“那牛牛能不能像康康一样勇敢?”
“能!”
“那你能自己睡觉吗?”
“不能,牛牛要妈妈搂着睡。”
“那你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睡呢?”
“牛牛再长大一点点,就能自己睡了。”
虽然引导失败,但是看到孩子已经迈出勇敢的第一步——能够安慰“受到惊吓”的妈妈。这样,孩子有了种责任感,被重视感,对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有很大的提升。相信随着故事渐渐深入他的心中,他一定会变成勇敢的男子汉。
幸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郝广才来北京开讲座的时候,我去参加了。我曾当面请教过这本书,他又为我展示了这本书不为我所知的精妙之处:整本书的画面是暗藏玄机的。比如第一页里妈妈来电话时,床边的黄色小熊是睡着了的,而旁边的猫是睁大眼睛的。后面的画面几乎都有这只小熊和猫出现。小熊和猫的表情,随着情节的发展不停转换,并且小熊和康康,爸爸和猫的表情奇妙地重合;后文提到的白色的鬼其实从第二页就出现了,仔细找找,就在康康的床下,猫看到了;康康说把超人借个爸爸那页,墙上挂着的是妈妈抱着康康讲故事的照片,而下一页就是爸爸要康康给自己讲故事……这些秘密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呢?作者的巧妙设计让故事的内容更丰满,也让我这个以为看了七八遍算是比较熟悉这本的读者也不禁赞叹真是妙啊!
在给孩子讲这本书的时候,不妨结合着这些小细节,给孩子提些小问题,引起他们的关注吧。例如康康看到爸爸在厨房里,我们可以问孩子:爸爸在厨房里做什么?爸爸玩魔方时是什么神情,康康是什么样子,爸爸小熊是什么表情?讨论这些内容,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体会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书。
[分享自:咕噜熊亲子共读网 晃悠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