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了解四岁至六岁的幼儿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1 21:1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的发展

    在字汇、句子的长度和复杂难度上,都比以前更为进步。句子中所使用的助词、副词、介词、连接词、感叹词及量词等用语有增加的趋势。

    语言上的进展,使得幼儿在控制行为、接纳他人的指示、自我表达和与他人沟通等能力上也大大扩展。

    能记住自己家的住址。

    能接电话,并传达简单的讯息。

    喜欢听故事、有韵律的儿歌,开始能意会一些简单的幽默及笑话。会创造新故事或替旧故事编一个不同的结尾。

    边做边说的现象在四岁半、五岁之后有降低的趋势。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以语言,思想控制行动的能力是由外头(边做边说)而内稳(边做边在心里盘算)逐渐发展而成的。例如常见的团体游戏「老师说」:「老师」可以给任何指令,如「用手摸你的鼻子」、「把左手放在头上」等,但只有在附加上「老师说」时,才可以做这个动作。如果没加上「老师说」而照做的话就算错。四岁以下的幼儿玩这个游戏时,往往很容易犯错,他们的行动很容易受声音本身影响。四到六岁之间,这种辨别、控制能力有相当大的进展。这种能力会影响到幼儿其它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执行计划的能力。

认知的发展

分类能力

    四岁的幼儿能够按照物体的属性作简单的分类。例如给他们三张图片:各为一只猫、一只狗和一辆火车,四、五岁的幼儿已经能选出火车为三张中的异类,而猫和狗可以归为同类。但是若要求他们对选出的猫和狗的图片给予一个名称时,就很少能答出来。

数概念

    给幼儿二十块积木(其中红色三角形、蓝色三角形、红色正方形、蓝色正方形各五块),要他们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更年幼的幼儿们往往会把一红一蓝配在一起,或把一块三角形放在一块正方形上面做成一个房子。大部分四岁的幼儿都能按照颜色或开头来分类。有些经过尝方式,能成功地同时考虑颜色及形状而分为四堆,可是若问他们:「我们能不能把红色三角形及红色正方形混为一堆?」「它们为什么中以放在一起?」他们虽然在操作上能够区分这些都是红色,但是却未必能回答以上的问题。若问:「红色的积木多还是红色三角形多?」很多幼儿会回答「一样多」。因为他们很可能只把「红色三角形」与「所有的红色三角开」与「红色正方形」来比较,而不是把「红色三角形」与「所有的红色积木」比较。这表示:这个年龄的幼儿在操作上可以作单项或多重分类,但是对于类别之间的层层关系还不能完全掌握。

    给四、五岁的幼儿一堆长短不一的竹棒,要他们像楼梯一样从最短的排到最长的数目少的时候还可以,一超过四、五根就可能有困难。五、六岁的幼儿一再尝试以后,有些或能成功,但如进一步要求他取出第三短或第三长的就未必能顺利执行。

    这些现象也表示:虽然很多四、五岁的幼儿都能数数到十,甚至到一百,但是对于数的概念仍在发展中。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给他们五朵花分别插在五个花瓶中,问他们:「花和花瓶是否一样多?」他们都会说「一样多」,如果把花瓶中的花拿出来放成一堆,再问:「现在花和花瓶是不是一样多?」,大部分四岁的幼儿可能都会认为「现在花变少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判断多少很容易受长度的影响。部分五岁的幼儿在数过之后,虽能会发现仍然一样多。更大的幼儿就会觉得「这个总是真是荒谬,不用数就知道,刚才一样多,现在当然还是一样多」。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1:13:49 | 只看该作者
空间概念

    在空间观念上,如果要四岁的幼儿造一个与模型等高的塔(此模型放在一张矮椅子上),他们懂得用手或木棒帮忙测量,而不会像年幼的幼儿用猜的,但是他们往往会忽略起点高低上的差异,一心想造一个从地面算起与模型等高的塔。五岁的幼儿较能超越这一点,但在测量时,则往往忽略了他所用的测量单位(如手的伸展)必须保持一致。

    幼儿的空间观念也表现在他们的绘画上。如果四岁左右的幼儿画一座山,山上的树木、房子、人物通常画成与山坡的斜度在直角,而不是垂直于地面。五岁左右的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知道要把电线杆(木棒)插成与地面垂直,但是在他们的绘画当中,仍免不了受山坡斜度的影响。

时间概念

    在时间概念上,他们还不能把年龄与体形大小的关系完全分开。他们认为大的东西必然也老些;停止生长的东西在年龄上就不再增加。譬如让幼儿看两张不同种类的树的图片,而其中一棵较为高大,然后征求幼儿的意见,看看他是否能根据图片来判断哪一棵树的年纪比较大。四、五岁的幼儿可能很快会说大的那棵比较老。更大的幼儿则认为:不知道两棵树是什么时候种的,根本无法作答。

    以上种种描述都表示,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时间、空间、数、物体的类别等重要概念,都已具有某种程度的直观上的了解,但是他们的判断仍然受眼前的知觉现象主宰,而不是根据推理,往往只注意到一个个分离的最后结果。而忘了把前后转变的过程也考虑进去。例如:给他两排糖,各八颗,在他面前由其中一排拿掉一颗,他一定马上知道哪一排少了;如果再放回两颗,他知道多了;但如果部:「现在这一排比另一排多几颗?」很多幼儿会答:「多两颗。」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1:14:06 | 只看该作者
因果概念

    这个阶段的幼儿都很喜欢童话故事。童话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觉、富有人性的。对这些幼儿而言,他们本身的世界观和因果概念,就跟童话世界有许多类似之处。

    例如:「太阳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晚上?」

    「知道,要不然太阳怎么都是在白天出现泥!」

    「天上的云是活的?」

    「是,因为它会遮太阳。」或「云它不是会飘到东,又飘到西吗?」

    「河里的水是不是活的?」

    「是活的,因为会流动。不流动时是在睡觉。」

    「天上的云,河里的水知不知道它们要飘(流)到那里去?」

    「不知道,因为它没有眼睛。」

    现在的幼儿多半比较是就具有相当现实性的常识,这可能是由于父母、老师的传授。但如果不断的追问,就会发现在他们真实的了解层次中,多少混有类似以上所描述的倾向。这个阶段的幼儿,非常渴望了解他们不懂的事,常常问问题,而许多重要的概念及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1:14:32 | 只看该作者
社会化过程的发展

自我概念

    幼儿在一岁半、两岁左右,开始有模糊的自我概念出现。这种自我认识随着其它认知上的进步继续发展,到了四、五岁,自我概念仍不够成熟,无法达到内省的地步。这一点我们不难从四、五岁的幼儿常常互相自我吹嘘、炫耀中看出来。这种要赢得别人的感情和赞美的自我肯定的需要会促使社会给过程更容易进行。例如:四、五岁的幼儿为了赢得别人称赞他是「好哥哥」、「好姐姐」,领略扮演哥哥、姐姐的骄傲,他会慢慢地减低对家中新生儿的妒忌,进一步去接纳小弟弟、小妹妹。

沟通能力

    懂得轮流,能够有某种程度的相互协调,能够和其它小朋友作真正互动的游戏。但是在与他人沟通,掌握他人的观点、思想、感觉等方面,仍有不足。

    有个实验是这样的:两位小朋友一组,每人各有一套不规则开头的积木,两中间用屏风隔开,甲方小朋友选出一块积木,然后描述给乙小朋友听,让乙猜出甲选的是哪一块积木。结果发现,这些幼儿还不能有效地把讯息传给对方。因为他们常常使用一些只有自己听得懂的线索,并不考虑对方是否听得懂。

    类似的情形是,要求幼儿把他听过的故事复述出来,结果他们往往随兴所至地编说,甚至忘记交代重点,使听的人不容易完全听懂。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1:15:13 | 只看该作者
人际关系与道德发展

    按照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说法,四、五岁正是产生恋母情结,进而认同父母,将父母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自己的「超我」的时期。对幼儿来说,绝大部份的道德规范是外来的,是由父母、老师等成人给他们的,而不是他们从自己与别人相处的经验得来的。为什么幼儿们会服从、接受,甚至认同这些规范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要是来自幼儿对这些订定规范者的尊敬感,这种尊敬感是由感情和畏惧交织而成的。幼儿由于本身能力和经验不足,再加上对成人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心理,他们与成人的关系很容易会混合着爱与畏惧的情素,这种情素正是产生认同的原动力。

    在这时期,还不能了解许多道德规范的真义。例如:他们知道说谎或偷窃是不对的。但为什么不对?大部分的幼儿只能说「因为那是坏行为」、「会变成小偷」、「会被警察抓抓去」。我们曾作过一项小研究:给幼儿们看一组图片,内容是描绘「小明经过食品店时,看见里面有许多可口的糖果,就偷了一包逃走」的情景。我们要小朋友试想小明当时的感觉和可能采取的行动,结果有不少小朋友表示小明会很高兴,因为他偷到了一包糖,而且他会在到家以前快快地把糖吃掉;大部分小朋友则表示小明会害怕,怕被别人发现;只有少数的小朋友表示小明会发现自己不对,偷偷地把糖放回去。

    在这时期,对「什么才是公平的」已有初步概念。例如和上述同一个研究里的另一个情意描述是:一男一女双胞胎一起玩过玩具之后,妈妈只要女孩子去收拾,认为男孩可以不必做。结果听了这个描述后,除了少数之外,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反应「这是不公平的」。其中,有大半小朋友表示如果他是那个男孩,他会帮女孩收拾玩具;其余则表示他们会因为不必收拾玩具而感到高兴。

    在这时期,会遵守父母所订定的规范。另一个实验是对小朋友说故事:「小华很喜欢爬树,有一天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说爬树很危险,要小华答应以后不再爬树。可是那天下午,小华心爱的小猫爬上树后不敢下来在树上喵喵求救。小华想去救猫,但又想起已经答应妈妈不再爬树了;小华该自怎么办?要不要去救猫?」绝大部分喜欢猫的小朋友都表示要去救猫,差别只是在要不要向在人求救或事后才告诉妈妈。其中,表示不要让妈妈知道的占多数。那些会告诉妈妈的小朋友都认为只要跟妈妈说是为了救猫,妈妈就不会生气了。由此可见,幼儿是否能据实以告,遵守订定的规范,可能与父母奖励惩的标准及执行的方式有关。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21:15:2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该为幼儿做些什么?

扩大学习的定义

    并不是只有上课、做作业才是真正的学习活动,其它的全是与进步无关的游戏。其实,许多发展之间都是相互有关的,例如:掌握数的概念与幼儿操作物体的经验有关;鼓励幼儿自己说故事,有助于幼儿的表达、逻辑思考和体会他人观点的能力。父母应该在了解和爱的前提下,为幼儿安排丰富而有利的学习环境,扩大他的学习范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将会环境比刻板的、严肃的、局限的学习活动来得多且有效。

多陪幼儿从事各种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由有经验者在旁适当的指导,那么,学习成果将会比任其自然发展、自己去摸索来得快又好。在学前阶段,父母正是最好的指导者。只有平常多和幼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才可能了解哪些活动最适合幼儿、最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对幼儿的发展最有帮助。在共同参与的同时,父母还能察觉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及进步情形,分享幼儿成长的喜悦。

配合幼儿的发展程度去指导学习

    现在很流行把幼儿送去学钢琴、舞蹈、绘画,甚至教幼儿写字、学英文,这些是否真对幼儿有帮助呢?与其勉强幼儿学会几只简单的舞,不如加强他整体的韵律感,能把音乐节奏、感情、想象力和身体的动作配合起来。因此,父母在指导幼儿学习时,必须要先经过明智的判断,选择能引发幼儿之学习动机,并能配合幼儿发展的学习活动。不要揠苗助长,以免反而有碍日后的学习。

针对特定的行为来奖惩

    避免像「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聪明、漂亮的幼儿」或「怎么这么笨,什么事都做不好」这类笼统的、人身式的称赞或攻击。因为,太多虚浮不真的评估容易让幼儿变得虚荣,等日后不再有这类的恭维或幼儿自己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时,会无法适应。负向的攻击话太多时,也会伤害幼儿的自遵,降低他的自信,他甚至会干脆以「坏幼儿」来赢取注意。因此,父母施以奖惩时,必须指出幼儿当时的特定行为,例如:「你画得真好看」或「不可以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

作好入学前的准备

    幼儿入学后是否能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是否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是否喜爱学校的生活……等,往往对他日后一生的方向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入学前,父母最好要让幼儿有与他人相处、参与团体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也要让幼儿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集中注意和有自律能力等。以适应小学阶段较规律的课程安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4-11-16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