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期间,去一位做老师的亲戚家里走动,她和老公忙里忙外的招呼我们,其儿子在高中成绩数一数二,奖项更没少拿,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座的各位少不得一顿羡慕和夸奖,父亲母亲一面谦虚,一面脸上放光。此时,她儿子(暂且称为A)从旁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地经过,进到书房,关门,再无露面,堪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典范。这不稀奇,进门时,我们放弃长辈架子和A打招呼,只得到一个喉音回应,再思及A暮气沉沉的眼睛,到临走,我都没有提及原本准备要请教的教育问题。9 T% K) i; t7 ]2 v& f/ ]" f- ~
( D3 }! y8 i4 p) ?后来去另外一家,气氛全然不同。我们带去的孩子被对方家里的孩子招呼着,很快玩到了一起。到了饭点,大人小孩坐一桌,大人聊得融洽。对方孩子(暂且称为B)渐渐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会招呼孩子用饭,为大家倒茶端水,既帮了父母忙也照顾好了宾客。同时,大人聊天时,有自己的好奇和见解,却从不主动打断说话,会主动和大人攀谈,也不会冷落小孩子的话题。PS.B和A同岁。有句话叫,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而我当时心里也在为他下了批注:这孩子以后人生不会太差。不会太差,是保守说法。. |* L. N+ M: p
( W% _6 _0 t+ K) l0 M1 S
A快乐吗?你我心里都有答案。A以后步入社会依然会有更高成就,因此被包容他不懂人情世故吗?答案是未知的。B快乐吗?我不太有答案,但我总觉得B这样的小孩,比A更知道自己以后想要什么,知道怎么去获得。
8 c+ N+ O; l; H& a; [ u( E1 D$ I' R6 E8 H
大众印象里,对好孩子有太严格的标准、太刻板的印象,他最好傲视群雄,永远在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老师,永远在年级前十名,保持第一当然最好,考无数的奥赛,周末像个陀螺,钢琴课、绘画室、奥数课、作文课、跆拳道……孩子疲倦不堪,家长却依旧仓皇。因为我们不确定,这样的孩子是否就能在以后的尘世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安稳和幸福。2 ]; c/ @. A# @4 d$ p$ k
, ~" b8 q$ O- L& y4 t# ~/ l但时代总在变化,不说现在的孩子,就说我们这一代。同学聚会后发现,最成功的不是当年的学霸,也不是曾经的班长,反而是那个让老师头疼的调皮孩子,如今意气奋发。& T# v0 L* C' D5 S, B* w' y7 l, C
7 d& M/ M$ ~' t自从有了孩子,就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这话不假。
+ o& K* l' U" ], r" J" J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一个母亲,一个为孩子而战的母亲,为他赢在起跑线,为他的教育问题,为他的未来,永不停歇,内心焦灼。以前的我,时刻关注风吹草动。一方面期待着减负,一方面又因为内心焦灼而给孩子“加点升学砝码”。但工作中、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渐渐让我开始思考:1.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或者说,她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2.当今社会需要她成为什么样的人?* t1 h3 `4 ~+ O0 X: l) V% ~
+ j7 x& _7 a. v& R( g3 Y/ A( z- U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和孩子有意识地去沟通一些事情,鼓励她主动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并且我也在重新审视孩子走过的、正在走的路,学过的、正在学的各种补习班。我发觉这些补习班,用各种习题和书面知识占据了孩子的时间,却没有时间让她停下来去思考这些知识怎么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孩子也不知道以后生活中,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我们曾经也这样,努力地学习、刷题、读书、高考,却在工作后忘记了大多数知识,因为它们没能为实际的工作中帮到什么具体的忙,仿佛它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人生一次次考试。0 E; {8 L2 N S& T
) F. B8 f) O8 V; Q# J2 Y6 V4 e6 y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说到:“50年前人们在制造厂找份工作就能养家糊口。但是世界已经发生变化,人们都在为未来的工作和行业而战。”; c$ _$ e w" Q
: \3 j0 M$ d8 t/ {" `从象牙塔到工作中,需要考验的更多的,除了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应用它们的能力,以及我们在工作中的规划、统筹、沟通、协作、执行、交际等等问题,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能力或许不能从我们目前的学校中去获得,但是成人的学习、锻炼方法对孩子而言又太过严酷。
6 |. V' A! K+ s6 w7 F
! `. x2 y6 l0 F+ |: d3 s如果你和我一样做过相关功课,就会发现,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大多集中欧美国家,比如丹麦、美国,我开始了解这些国家的教育理念,它们真切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并为此提出一些观点,作为父母,很难不被打动。打动之后我在想,国内是否有这样的机构能够提供这样的教育?抱着这个方向,我找到了瑞思。2 B& b0 v' n2 a
; u4 e# O+ G. h# Z* e& ?" g6 p9 x9 B+ B
说起来好笑,刚开始看到瑞思的宣传大多集中于如何培养未来世界领导者,这对于我来说,更像一个噱头,我不太想孩子成为一个领导者,总觉得女孩子那样太辛苦,但是比起被领导,领导别人显然更好。看到后来的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学科思维、英语思维和英语应用能力,这几点打动了我,想更多地了解这种培养模式。
% {+ H, E8 ~6 c& z% J+ e- O# K: \8 r: ?6 i2 O" X
而如今,孩子已经读瑞思两年了,两年的时间,说实话,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性格上的变化。她渐渐变得独立,我能够放心地让她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她有时间去观察、了解这个世界,更愿意和人交际、相处,参加很多活动,并大胆开口,在对外沟通上也会说出一些让我惊讶的观点,这些观点不来自我的、也不是她爸爸的,是不是瑞思老师直接口述的,在与老师沟通后证明也不是。老师也说,孩子有时能比我想象中看到很多东西,想得很多,走得更远,关键在于点燃孩子,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引导、保护孩子的主动性比什么都重要。9 \9 T- X! ]. ~3 w7 l
. W% F( C, U% i社会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得鼓励孩子多去思考这一点,回答这一点,知道这一点。这样,以后当她步入社会,我希望她不是茫然无措的,不会像A一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两眼没有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