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该不该市场化?
不涨价,幼儿园喊苦,涨价,家长喊累,青岛市学前教育陷入了怪圈。而如何走出怪圈,成了业界探讨的一个话题。
记者了解到,这次收费调整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一批市民心中的公办园成了伪公办,公办体制却要民办收费,原因在于没有经费来源。而一些学前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对学前教育一方面谈公益,一方面又没有经费投入,将幼儿园推入市场,如此下去何谈公益?何谈均衡?
据了解,目前在深圳,当地已经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在浙江绍兴,当地政府规定,城区以中心小区幼儿园建设为主,实施小区配套建设移交模式,做到幼儿园与小区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对质量优秀的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的财政性奖励。除落实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外,绍兴还专门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和“幼儿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市区2008年按人均5000元/年的标准对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进行专项补助,至2012年补助额度将达到人均10000元/年,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河北规定,小学超编教师往幼儿园转,公办力量得到充实,同时非常好地落实小区配套。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些地方,老百姓感受到,托儿费没有提高,办园质量却越来越高,其做法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