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开学季,课改的话题再次热闹起来!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英语课改的前世今生。
课程改革,就意味着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那么,英语课改之前的传统课堂是什么样的呢? 70、80后的家长可能都还依稀记得第一堂英语课上的汉语标注吧?你的“hello”是用那几个汉字或者那几个汉语拼音标注的呢?现在想来,这也许只是一个勾起回忆的笑话。但是,这样的笑话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多年来禁锢多少人英语的“笑柄”呢?
这样的英语教学背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少年都是统一的“应试机器”,都是“可填塞的容器”,教育就是不断灌输知识,不断重复abcd这些26个字母的读写,不断告诉你正确的英语语法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这过程中,学习、考试、学习、考试就是无尽而有规律的变化。这个过程分数的压力、排名的压力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因而也限制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说完英语课改的前世,确切的说是絮叨、发牢骚。我们进入新课改后的英语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的改革可谓是将“以学习为本”,变成“以人为本”,学习的核心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不得不说的是,先于学校英语教育课改的英语培训机构更为“人性化”。在北京,身边很多孩子上的数一数二的北外青少英语就特别注重英语思维,也就是英语母语思维的培养。
用青少年英语教育资深专家、北外青少英语首席教学顾问曹文教授的话说就是:不要把英语想象成一门学科、一种知识,英语只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外化形式,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一个人对人家的思想、观念文化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外化的形式是没有用处的,通过语言表达独特的思想,语言思维的掌握对孩子的培养才最关键。
那么,接受新课改后英语教育的孩子会变成“香蕉人”吗?那一天,我们是不是该戏说英语课改前后的父母与子女代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