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张军领工资的日子。他拿过财务发下来的工资条,加上各种补贴、扣除四金和税,净得4500元。
“我这个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做新闻工作的张军对记者说。在今年上半年里,他的总收入超过2.5万元。
张军不知道,他的收入水平大约是上海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3倍。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城调队的最新调查,2004年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1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增幅同比也提高了6.9个百分点。
所谓“可支配收入”是指总收入中减去所得税等支出的净收入。
在省级行政区划中,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全国最高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中,上海依然位居首位,比浙江省长三角6市平均水平高出714元,比江苏长三角8市平均水平高出2418元。与一些内陆城市相比,上海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要高出很多,比如2003年长春市全年人均收入6300元,比上海人半年的收入还要少不少。
“显行业”收入居高 行业间差距悬殊
相比张军的新闻行业,张崎所在的证券行业收入就相对高些。“各家证券事务所都差不多。营业部的员工一般2000-3000元,总部5000-6000元乃至上万元不等。而做证券分析、股票发行和投资银行等的工作人员,根据项目计算报酬,年薪可达十几万。”张崎说,他是海通证券研究所投资咨询部研究员。
同为证券行业也要细分,基金行业从业者收入要更高一些。“他们的收入要比我们高出50%。基金高管一级的,年薪甚至会超过100万。”张崎说。
王微(化名)是一家制药企业的普通员工,她对这公司的福利待遇很是满意:除了工资本身就比较高外,每年可以多拿到两个月的工资,碰到业绩突出,还可以拿到1至2.5个月的奖金。此外,每年还有两次加薪的机会。
像金融证券行业和医药行业这样的“显行业”都是高收入行业。这些行业受到社会关注比较多、行业发展迅速、对员工劳动技能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其从业者的收入总是处于收入的上端。能够归入“显行业”的主要有电信、医疗设备、快速消费品、金融、石油化工、矿产、制药、电子、房地产、家电、IT、汽车、法律、媒介等。
2004年7月份,连续做了九期薪资指数发布的中华英才网在一份2004年1-5月份的调查中显示。
中外企业差距明显 外企薪酬独占鳌头
在谈到收入时,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梁宇(化名)笑称自己“还在温饱线上折腾。”梁宇的月收入为3600元,他是中级职称,在单位中收入也处于中间状态。
梁宇的收入与编号为208104的“的哥”王先生差不多,“我工作比较勤奋,每月可以拿到4000-5000元。就出租车行业而言,2000-3000元为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