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 g" g- Y, z7 K& T
5 j9 l8 ]& d3 H( i4 t7 h/ n5 D0 O6 Y0 t( T: p1 d& b
案例重现/ i' [4 m& i" x
一位妈妈,非常焦虑着急,因为8岁的女儿“不爱说”、“什么都不爱学”、“什么都不干,特别懒“。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想知道红黄蓝有没有适合8岁孩子的课,希望孩子学后有所改变。
% z2 U, K4 _5 N7 m" H2 j6 h+ E: T" L. K/ D2 I
. G8 \% k( g2 |进一步了解得知,妈妈工作很忙,白天要待在店里,晚上回家还得照顾1岁多的儿子,平时顾不上女儿,陪她的时间特别少。女儿中午放学跟奶奶,晚上有时跟妈妈,有时跟姥姥,有时跟奶奶。姥姥特别惯着,想怎么就怎么,不如意就哭。想给女儿报个特长班,她什么都不想学,让她去也不去;教她写作业,她不认真听,心不在焉;让她帮忙睡前关灯,她会说“你开的你关”或者“你关”。 v5 A" `" [5 D1 w( |2 W
/ i6 E; H7 {+ C) C+ _1 E
3 K* ]1 Y4 f0 }$ V# S F世上只有一件事不能外包
% M$ w _" ^6 P4 _+ u, o" j9 ]' j% X7 N8 ^8 u
$ z9 C z' z u% p4 \( g" x2 e! y
现在好像什么都可以外包,业务可以外包,家务可以外包,但是,父母教养孩子无法外包。
# m- _. _# c$ |6 l因为,孩子生来就渴望父母的爱,再好的教育机构、再负责的祖父母都无法代替亲生父母。
! t/ J+ v4 k% n/ {. v5 |3 e因为,即使外部教育环境发挥了作用,比如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穿衣,如果和父母的互动模式没有变,孩子回到家就会变个人,变得不喂不吃、不给不穿。* P7 A R8 I! _
因为,是父母最终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我、对待他人、处理问题。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种关联不是遗传,却比遗传更顽固。
& G& B7 h; j& V0 b1 s
2 h) t3 k9 B6 r1 o2 c
$ J7 y o. a0 X! ~* @( S/ i8 [0 _这位妈妈的直觉非常准,再不改变现状,前景堪忧!9 U" {! p4 D; V, T
* u9 v% g i8 t" V% ]: p
* r2 i; K3 h2 w* a即使不摆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我们也容易从身边的生活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是和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内心越敏感脆弱,越难管教,越容易行错走偏。
% d: A/ h; @# r/ p
% u+ A" x. S' {3 x% m7 n& o) K有一部老韩剧,叫《看了又看》,女主人公银珠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因为妈妈忙,小时候被送到乡下姥姥家寄养,后来被接回来。但从小到大一直和妈妈有隔阂、起争执。她总觉得妈妈偏爱大姐、溺爱弟弟,唯独嫌弃自己。妈妈觉得她在姥姥家养了一身臭毛病,脾气硬,不服管教,也非常头疼。
3 H+ ]" A# `4 E+ T3 Z再联想下上一代有6、7个孩子的家庭,那些出生在中间的女孩,存在感往往最弱,显得特别不起眼。她们看似没脾气、顺从、老好人,却感情淡漠,和谁都处得来,和谁也不深交。她们行事怯懦没冲劲,在一些大事大非面前又特别执拗、僵化、听不进劝、一意孤行。4 @2 B2 _/ D7 S: H% s8 i
0 J9 m! P8 ^$ q5 l
6 t) v' L- y2 K; y关系不硬,教养不行
8 Z8 T! a7 C/ ?( I/ l2 {2 ^( `8 t ^3 I
; |' I% i! @$ F+ a) s, F亲密关系出了问题,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因为,没有了与孩子的融洽关系,父母就没有了影响力,就没有帮助孩子的途径,就没有办法引领孩子成长。3 T% G' ]& ]7 a- o
; S, e/ v$ ?) J2 n n I
* {: d' m3 u0 \1 w5 Y- K( o0-6岁,孩子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上了学以后,将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适应环境、交朋友、师生关系、学业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网瘾、物质攀比、早恋)。如果小时候没和孩子“搞好关系”,不是孩子信任的、能交心的人,长大后越要管,越会激起逆反。2 A2 T) { A4 s2 f5 h! ]
: u6 K( h2 K: p5 p) `' v7 {
0 M) d4 Q, g# M* o
养一棵树,不浇水不施肥,全靠老天,后来长歪了,果子又小又少,怪谁?怪树肯定没道理,只能怪养树的人。“孩子的变化源于家长1%的改变”。想改变孩子,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从改变自己的言行开始,从和孩子“搞关系”开始。; P3 T8 x; S0 ^6 x. F
1 S7 Z# \& B" i3 `- `4 W" c: ?# N8 h& }; G I- s
没有陪伴,“爱”就是扯淡
* o" p6 P: y, s" @3 N3 Y, C V8 {' M% v1 H' N% w
+ B' x% q$ V# L2 f" h6 e3 S/ ?% i: A" i: |) [* E! Q/ X2 T
; M4 B) S W* r; F2 F2 @父母总说“爱”孩子,却常常“忽视”孩子。只关心孩子吃没吃饱、穿没穿暖、有没有钱花,除此之外只要孩子不哭不闹、不闯祸,就忙自己的事。直到孩子长大,要求高了,行为问题凸显了,才开始着急。
5 }+ g- j) i/ X8 _- [陪孩子不是时时把孩子拴在裤腰带上。父母勤奋工作、有职业理想、挣钱养家都没问题,问题是要搞好平衡。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敬业、有追求、对家庭负责,又能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 ]" c9 O; I( k( F( a0 h
因此,忙碌的父母要保证陪伴的质量。哪怕每天只有15分钟,哪怕只够睡前聊会儿天、一起泡个脚、一块吃顿饭、一起洗个澡。只要父母心无旁骛,专心倾听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感受被爱。怕就怕一边陪着孩子,一边接电话、回邮件、做家务、想工作,还告诉孩子“等我一会儿,忙完就来”,结果一来二去,孩子感到失望+绝望,再不稀罕和期待你的陪伴了。$ g8 `' x+ {; d5 b7 N
6 [1 B3 ~' d. I7 K) E, c; w! Z7 ~% a2 r( T7 m( Y8 F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 i/ Y/ e* P" d$ ~$ J: b0 k k) W! g
2 ?) W- I( o5 A2 I
( h9 `2 D, @, `$ x/ |' b* z8 c. h! |) `# s" v Y0 W# A* w. i
1 Z9 g% @' W# q/ j- s+ B* O如果缺少陪伴和观察,父母就容易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然后以偏概全,给孩子扣上“大帽子”。一旦“帽子”出来了,沟通就变味了,这哪里是沟通,明明是指责、批判大会好吗?!孩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5 h& P0 e; y1 p8 v. {" s s: T/ _
扪心自问,怎么可能有人“什么都不感兴趣”?很可能你没给孩子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或者你根本不认同那个兴趣。比如孩子不爱看作文选,却很爱看闲书,但父母觉得看闲书既费钱又耽误时间,还不能直接提高学习成绩。! |# L1 d3 b& L4 _) J/ t! J6 Q% b; I1 Q( I, ?
因此,明智的父母说话要摆事实,就事论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多听听孩子怎么说。' o2 ?! v7 u7 \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兴趣班?可能真的没兴趣,可能不喜欢老师,可能和某个同学有矛盾,可能离家太远不方便……
; D+ K& U k. \( @" S* u孩子为什么不关灯?可能心情不好,可能累了,可能心存嫉妒不愿意,可能故意让妈妈生气以获得妈妈的关注(即使被骂也比被忽视强),可能担心关灯后太黑回不了被窝……& Z7 F# ^; I, a5 z* L1 k; l
/ s+ m9 I% s) ?/ ~8 r5 B
9 Y- {8 v- t! _6 T3 ]/ m“不教而诛”害死人3 G9 z1 ^0 P& i
) F$ s: w2 ], J
$ Z) T# _. H% C
4 t% r, R' H6 [
& H( K) V# L7 K8 Y7 c什么叫“不教而诛”?就是事先不教育,一犯错误就惩罚。: q" c8 X; g# k* m) n
怎么可能有人“什么都不干?”孩子从小就渴望做大人的事,喂饭的时候和父母抢碗、抢勺,喜欢玩水抢着刷碗,稀罕小弟弟想给他喂奶洗澡,这时候大人怎么说的?“去去去,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不用,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一转眼,孩子大了,下面有弟弟妹妹了,父母忙不过来了,又想让孩子做家务了。面对政策突变,“前松后紧”,孩子自然会想“凭什么呀?为什么呀?”5 f7 u! C7 ^ F$ a1 N# c4 V$ r* R
所以,也许不是“孩子懒、什么都不干”、“不懂事、不体谅妈妈”,而是孩子从来就没机会干,不会干,不知道为什么干、干了以后会怎样,甚至之前有了“干了也白干”的经历(父母觉得都这么大了,做到那是应该的)。' U/ P# h/ ` a$ m" m* B! P
家长应该对孩子提要求、培养习惯,比如“分担家务、体谅父母”,但要明确表达希望,允许犯错,及时赞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要求和难度。服务他人的能力不是随年龄自然形成的,是靠父母教养出来的。. Z" L7 g1 B8 V, J- Z6 k1 k
% O% R( E) w! C. B
, I' Y; R. R3 _: T
' C. d; i# B1 O# e4 L- B
/ z' g* [: Z. J- v0 S“越俎代庖”注定“劳而无功”
( Y8 m- s; H8 n" `3 o9 `! Y5 R D% K. |! ^4 o* [& O z7 _
2 S; Y5 U9 s; c% K' J( e“教孩子写作业”,这不是家长该干的,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给她讲错题”这不应该是家长主动揽的,应该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检查作业写没写错”,这也不是家长该干的,那是老师的工作,错题老师自然会给她个红叉叉。
! K, ?& B3 D. a' r7 T1 M$ m5 H9 d3 h* r$ R! Z6 x1 d
试想,平时妈妈忙得不见人,偶尔有空了就对自己的作业横挑眉毛竖挑眼,哪个孩子会心悦诚服?
: D$ d" F& D6 X0 G1 X& B辅导孩子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做作业时陪在一边看家庭教育类的书,而不是指手画脚的监工和法官。更可以问孩子你自己不懂的地方,让孩子感到你的认真、谦虚,学会主动解决问题。$ k& V6 V! I2 x4 a* i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