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硝烟战火中的中国第一代奶牛,喝卫岗牛奶原来是如此奢侈的事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0 18: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放一张奶牛历史演变图,然后喝口奶~太奢侈了……

  

  奶嘬完了……正式开始

  话说英国女皇伊利莎白,是现任公认的奢侈品达人,从头到脚都是顶级品牌,然而英国女王却不辞劳苦的亲自种牧草、养奶牛,对于这位年长却又永远走在奢华一线的女士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美丽更加重要的了,、她喝的牛奶都是自己养的,

  所以说,最顶级的奢华牛奶,是离自己最近的牧场产的奶。

  为什么说最顶级的奢华牛奶是离自己最近的牛奶呢?这里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一开始牛奶属于特供物品,只有皇室才能喝。可皇家成员慢慢发现送进来的东西经过一一检查,算上路途上运送时间鲜奶经常坏,觉得现挤现喝最好,可白金汉宫附近是没地方做牧场的再加上,于是英女王下令,直接在后院开辟出个空地,做牧场,养奶牛,专人看管。自此,这些皇室成员才天天有了鲜奶喝。而这个风气,也逐渐在英国盛行,牧场离的近,是非常奢侈的事”这个观点就这么从英国皇室传来的。

  其后,又在整个欧洲都盛行起来,直到现在,英国家庭自家有奶牛,后院有牧场都是件值得称道自豪的事。

  

  而美国前总统布什,回德克萨斯老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自己的奶牛,这位搞笑总统经历了911等事情后,一颗平常心回归还是值得赞许下的,而保持搞笑风格的小布什,也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蜡像做成奶牛装扮。据说,对奶牛的偏好是布什家族的传统,为了保证族人的健康,布什家族专门有自己特殊饲养的奶牛,供给全家人的鲜奶饮用,可见奶源近是豪门望族对牛奶最终执着追求的事情!

  说完世界的名人,难道咱中国泱泱天朝就没有人对牛奶饮用有过奢侈的要求么?其实,咱中国确实有过对牛奶奢侈执着追求的人,她就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先辟谣一下,传闻说宋美龄用牛奶洗澡,这其实是个误传,晚年曝光的史料证明,宋美龄的皮肤属于易过敏型,所以用牛奶洗澡会起很多红斑(跟新生宝宝过敏症状类似),所以说宋美龄洗澡用牛奶是无稽之谈,

  历史是这样的,100年前,宋庆龄举办了遗族学校,十年后由于大姐政务太忙,就由妹妹宋美龄接手,宋美龄受教育很西式,所以为增加孩子们的营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联合国救济署要来40头奶牛,重点要求在学校附近建乳牛牧场,是中国第一个面向普通大众推广牛奶的基地。

  

  关于宋庆龄要求奶牛牧场建学校附近这事,是有说道的,宋美龄学生时期在美国接受的欧洲式教育,生活起居都是按照英国那一套来的,所以回到南京接收遗族学校后,就在附近建了牧场。遗族学校的小孩子不太懂,倒是把国民党军的留学军官们给羡慕坏了。宋美龄暮年的时候接收采访时说:“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事就是遗族学校办的好”,从建皇室规格的牧场这事就看的出。

  

  可这帮奶牛和遗族学校一样命运多舛,两度迁徙。

  1937年11月份,南京即将落入日本军队虎口,危急关头,宋美龄决定实施一项庞大的搬迁计划,把奶牛运往重庆后方。在她直接安排下由钱用和秘书等人组成管理组,由当时的牧场场长王育民组成饲喂组,11月下旬,这支特殊的队伍由浦口乘火车前往徐州。一路上,50多头奶牛被装在6节火车皮里,喝不上水,吃得也很差,体质明显下降,在经郑州到达长沙时,有10头患上炭疽病死亡。宋美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停止转移,就地建牛舍让奶牛养息。这一措施果然有效,在经过7、8两月高温后牛群的健康状况很快好转,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1938年12月,卫岗奶牛经历了一年多的漂泊到达宜昌,在继续逆江而上时民生轮船公司的小火轮无法将牛群运达重庆,宋美龄得知后又找到英国商船“荆门”号托运。在牛群抵达重庆后因天气潮湿需要转到成都,在车辆匮乏的情况下,宋美龄动用军车把奶牛运到目的地。在抵达最后一站华西坝牧场时,宋美龄如释重负,特地赶到牧场看望了王育民、黄植诚、韩宝国等人和奶牛。当年随同奶牛“抗战”的曹金才谈起这件60多年前的往事唏嘘不已,他说没有宋美龄的努力,卫岗奶牛完成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搬迁是不可能的。

  从1938年底到1945年在重庆的6年,宋美龄与卫岗奶牛感情又添了一分,时常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无论是在歌乐山、九龙坡、还是黄山、曾家崖等寓所,都配有专职的工人饲喂奶牛,牛舍由卫兵24小时全天候警卫,有时宋美龄散步来到牛舍,询问饲喂的情况,与工人热情打招呼,完全没有“第一夫人”的架子。有一次,重庆遭日军飞机轰炸,牛舍的顶棚都被炸飞,所幸的是奶牛安然无恙,次日,宋美龄即决定把奶牛送往成都的郊区以防不测。

  抗战胜利后,宋美龄又多次来到遗族学校和卫岗奶牛场,研究恢复工作。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由于奶牛全部迁送成都,宋美龄又积极争取联合国援助项目,一次性无偿拿到400多头奶牛,其中200头留在了遗族学校奶牛场,另200头运往天目山奶牛场,这样使卫岗奶牛场迅速走出战争的创伤,恢复了生产和市场的供应。

  1949年春,南京解放在即。这时的遗族学校已奉命开始迁至广州,再以广州出海东迁至台湾台北。但此刻的宋美龄仍放心不下卫岗那群200多头优质高产奶牛。她以浙江奉化溪口传来口信,要求王育民、汤鹤松等人,立即用火车皮把200多头奶牛装进车厢押运到杭州,再经广州出海;如经费不足可用“卖牛”抵运牛的方式进行弥补。可一些居心叵测的学校留守人员则假借对员工发不出工资,决定杀牛关场然后逃跑。就在这危急关头,南京中共地下党东郊支部派来原遗族学校校友、共产党员李世仪,秘密联络,彻夜和王育民长谈,说明遗校和牧场牛群都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动员他以牧场场长的名义,带头稳住大家不要走,组织护场纠察队,一方面维持牧场的正常生产销售秩序,另一方面提高警惕性防止歹徒牵杀牛群,破坏牧场,以实际行动,迎接解放。王育民权衡再三,果断地决定留下来。

  南京解放后的第二天,市军管会即派出军代表徐矶、李萍和军事联络员刘蔓延等6人,前往卫岗和四方城,接管了遗族学校及其实验牧场;又配合市建设局,接管了官办的中央畜牧探讨所、首都农业示范站、中国农业推广会、励志社和苜蓿园等6家奶牛场。于6月1日在四方城合并组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南京乳牛场”,并任命原遗校牧场场长、畜牧技师王育民为场长。第二年,又有金陵神学院等6家奶牛场并入,决定重建新场,在卫岗童卫路开辟新场区。

  

  后来宋美龄的送奶工曹金才也回忆说,解放初期特务们打算杀牛卖肉,破坏牧场,曹金才和其他送奶工自发团结起来保护奶源,为南京人保留下来一份最奢侈的牛奶!新鲜的奶源!

  那后来那些牛呢?其实卫岗并没有把那些牛全部留在自己的牧场,而是将这些从荷兰进口的奶牛,送往全国各地的牧场,在那里进行繁殖培育,可以说目前全国的奶牛, 大多是卫岗这些牛的后代。南京本地的奶牛一代一代留下了独特的体型,这样的过程也折射出宋美龄平等看待生命的态度。直到今天,在南京的卫岗牧场仍能看到上世纪40年代卫岗奶牛的后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26 08:21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