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弓形体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 21: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 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原虫病。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有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均可感染本病,其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性严重。水果、蔬菜沾染了有机粪便或接触被弓形体感染的动物的排泄物可能感染人或其它动物。食物感染为主。感染型弓形体主要存在于猫科动物身上。

    犬和其他动物除消化道感染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呼吸道、眼以及胎盘等途径感染。此外,输血也可传播弓形体病。
     
(临床症状)

    1.急性型  多见于幼龄犬。体温升高到40-42℃,稽留3-4天;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眼角附有脓性分泌物;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有咳嗽,呼吸浅而快。常呈腹式呼吸,听诊有湿罗音。患犬呕吐。便秘或下痢,严重者呈现出血性腹泻,精神高度沉郁,呼吸极度困难,呈现痉挛或麻痹,卧地不起等症状。病7-10天后,有的病例视网膜、脉络膜发炎或耳翼、颈、背、腹下等处皮肤可见见紫红色斑区或出血点,有的病例体温开始下降并伴有死亡发生,幼龄患犬死亡率可达35-40%,妊娠母犬可发生早产或流产。

    2.慢性型  发病后10-14天,由于弓形体剧烈增殖期已过,病犬机体内产生抗体,可阻止弓形体在各器官组织中生长发育,甚至将弓形体杀灭,体温恢复正常,食欲逐渐恢复,但生长发育缓慢,有的可成为发育不良,体质瘦弱的个体。由于肌肉、脑、眼球内抗体含量少,不足以杀灭虫体,所以弓形体可在上述器官内长期存在,从而可导致患犬呈现运动障碍。后躯麻痹、癫痫样痉挛、斜颈和视力障碍等不同症状。

    3.隐性型或无症状型  多见于成年犬。见不到明显的症状。有的病例只是在慢性期遗留的一些症状不易消失。
    隐性型病例,一旦重复感染或并发其他疫病,也可转为急性型经过,呈现明显的症状或有致死性的可能。


    在预防犬弓形体病方面,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1)定期对犬和其他饲养的动物进行血液检查,凡查出隐性型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或治疗,并有计划地淘汰,以消灭传染源。

   (2)保持环境(栏舍、运动场等)清洁卫生,定期用氨水等消毒,粪便必须经发酵处理后使用。

   (3)人和动物感染弓形体病后,只有猫科动物才能从粪便中排出卵囊污染环境,犬场禁止养猫或防止猫、犬接触,处理好猫粪,可疑污染的环境用氨水等消毒。

   (4)禁止给犬喂食生肉、生乳、生蛋或含有弓形体包囊的动物脏器组织,弓形体病的动物或可疑动物尸体,必须销毁或无害处理。

   (5)必要时采取药物预防,即定期给犬或其他动物服用磺胺类药物,根据犬群或养殖场的情况而定,如用药一周、停药一周、再用一周。

    关于“弓形体病与人”的问题

    弓形体病是人畜共患病,感染此病的人有可能死亡,也有可能使孕妇的胎儿死亡,但并不是只要感染上就一定会死亡。要树立防治的观念。尤其做到与宠物接触后洗干净手再吃食物。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13:32 | 只看该作者
弓形虫病或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体原虫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先天性感染远较后天性感染严重,这种感染是全身性的,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及眼部等多器官病变。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是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原虫。因其滋养体的形状而得名。以猫和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和传染源,而中间宿主是人和除猫和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各种家畜、家禽在内。

弓形虫在生活史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滋养体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长约4~7μm,宽约2~4μm。在终末宿主体内具有全部五种形态,而在中间宿主体内只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在弓形虫的传播中意义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养体。传染源主要是动物传染仅在特殊情况下发生。

    发病机理

    在感染早期,弓形虫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组织,引起相应的病变。感染晚期,机体对弓形虫逐渐产生特异性抗体,弓形虫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原有病变也逐渐趋于静止。弓形虫病的情况取决于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入侵人体后,在部分人不产生症状,属隐性感染,发病者仅少数。隐性感染或病变已静止的病人,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导致病变活动。

    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使细胞变性肿胀以致细胞破裂,散发出弓形体再侵入其他细胞,如此反复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是由于血管栓塞而引起坏死灶和周围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变。病变由滋养体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症。病变好发部位有脑、眼、淋巴结、心、肺、肝、脾和肌肉等处。




  
妊娠早期胎儿感染后可导致流产或畸形(北京地区弓形体感染的孕妇其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产或死产,或使发娩的婴儿具有此病的临床表现。如将近分娩时发生弓形虫感染,婴儿生产时可以健康,但数周后出现临床症状。如在胎儿期能得到母体一定数量抗体,则出生后对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发病,病程多呈迁延性。主要症状如下:

    1.全身表现  全身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往往系弓形虫迅速在各脏器繁殖,直接破坏被寄生的细胞,常见有发热、贫血、呕吐、紫绀、水肿、斑丘疹、体腔积液、肝脾肿大、黄疸、心肌炎、淋巴结肿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谓新生儿弓形虫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2.中枢神经系表现  脑积水、脑钙化和各种脑畸形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脑膜脑炎、脑炎或脑膜炎。常见抽搐、肢体强直、颅神经瘫痪、运动和意识障碍。脑脊液呈黄色,淋巴细胞和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发生脑钙经。个别病例脑部坏死组织的碎屑脱落,进入侧脑室,随脑脊液循环,使大脑导水管阻塞,或大脑导水管壁上发生病变,均可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如病变局限可引起癫痫。可在发病几天或几周中死亡。如能好转,常遗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脉络膜视网膜炎等后遗症。

    3.眼部病变  发生眼球病变者较为多见,首先发生在视网膜,偶尔整个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变小,畸形及失明。一般发生在两侧眼球。

    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亦较常见,约占80%,出生时可无症状,但在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有弓形虫包囊寄生,而至数月、数年或至成人才出现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而疑有本病时,可应用以下实验室检查,在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中找到原虫而确立诊断。患者的血液、骨髓、淋巴穿刺液或脑脊液沉淀等涂片,用吉姆萨氏或瑞忒氏染色可能找到原虫,但阳性率不高。尚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或动物接种试验。此外血清学检查抗体水平的上升,比上述方法简便,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辅助检查

    1.亚甲蓝染色试验  在感染早期(10~14天)即开始阳性,第3~5周效价可达高峰,可维持数月至数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过去的感染。从母体得来的抗体,在生后3~6个月内消失。因此小儿满4个月后,可重复染色测定抗体,如效价仍维持高度,就可证明由于感染。

    2.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所测抗体是抗弓形虫IgG ,其出现反应及持续时间与亚甲蓝染色试验相仿。

    3.IgM-免疫荧光试验  是改良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感染5~6天即出现阳性结果,可持续3~6月,适于早期诊断。由于IgM的分子量大,母亲的IgM一般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如新生儿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虫IgM,则可考虑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断。

    4.直接凝集反应  主要用于测抗弓形虫IgM,以1∶16凝集作为阳性,感染后5~6天则能测得阳性。

    5.酶联免疫试验和可溶性抗原-荧肖抗体技术  操作简便、快速,前者并可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满意,后者只要一次稀释就能没出抗体水平,其敏感性与免疫荧光反应相仿。

    有的国家把血清学检查列入法定婚前必查项目。如在法国巴黎(1985),曾为20~26周孕妇的胎儿血作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作人工流产。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14:24 | 只看该作者
治疗措施

    先天性弓形虫病的预后的较严重,无论有无症状,都必须治疗。后天性感染凡有症状者也都需要治疗。弓形虫眼病患者应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目前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有三种:

    1.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并用  急性期可合并应用。磺胺嘧啶50~150mg/kg·d,分4次口服,乙胺嘧啶1mg/kg·d,分2次口服,经2~4天后将剂量减半,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5mg。两种药合用疗程约2~4周。乙胺嘧啶排泄极慢,易引起中毒,发生叶酸缺乏及骨髓造血抑制现象,故用药时给叶酸5mg口服,每天3次,或醛氢叶酸5mg肌注,每周2次,并可给酵母片口服以减少毒性反应。

    2.螺旋霉素(Spiravngcin)  有抗弓形虫作用,且能通过胎盘,孕妇每天口服3g,脐带血中浓度高出3~5倍。有认为应用螺旋霉素可使胎儿先天感染减少50%~70%。本药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适用于妊娠期治疗。治疗方法常与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交替使用,20~30天为一疗程。先天性弓形虫病需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2~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期为一个月,这时公用螺旋霉素治疗,剂量为100mg/kg·d,1岁以后可停止用药,待有急性发作时再重复治疗。

    近来有报道复方新诺明对细胞内弓形虫特别有效,并容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弓形虫感染的疗效优于螺旋霉素。对人体霉性明显低于乙胺嘧啶-磺胺类。

    弓形虫脉络膜炎应先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20~30天,然后用螺旋霉素加用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1~2mg/kg·d,直至炎症病变吸收,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发生临床反跳现象。

    预防

    宜对免疫缺陷的小儿和血清学阴性孕妇进行预防。主要措施是做好人、畜的粪便管理,防止食物被囊合子污染。不吃未未煮熟的肉、蛋、乳类等食物,饭前洗手。孕妇早期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抗体,可以预告抗体阴性的孕妇重视预防措施,以便保护胎儿不受染。如胎儿已受染者可考虑终止妊娠。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16:21 | 只看该作者
脑弓形体病
【概述】

    是由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一种脑部寄生虫病。我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84%。脑弓形体病是弓形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因血脑屏障可阻止抗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50%的弓形体病人可伴有脑弓形体病。根据弓形体的感染途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

    1.获得性脑弓形体病  潜伏期3天至2年不等,可是原发性脑病也可是全身弓形体病的一部分,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临床可有脑膜炎、弥散性脑病、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或精神异常等表现。

    2.先天性脑弓形体病 孕妇被感染后常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存活婴儿可有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缺陷等发育异常。

    部分弓形体病人可有发热、肌痛、乏力、淋巴结肝脾肿大。也可出现脉络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炎等。

    二、体检发现:

    1.颅压增高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⒉脑实质损害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三、辅助检查:

    1.腰穿脑脊液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伴有嗜酸粒细胞和蛋白增高.

    2.血清和脑脊液抗弓形体抗体检查可呈阳性。

    3.头颅CT检查见单个或多个等或低密度病灶。

    4.脑脊液、淋巴结、脑活检中查到弓形体滋养体即确诊。

    四、鉴别:

    有时需与结核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疱疹性脑膜脑炎相鉴别。

    【治疗措施】

    一、磺胺嘧啶,1.0g 4次/d,口服或肌注。磺胺异恶唑,1-2.0g 4次/d,与磺胺增效剂(TMP)合用可增强疗效。

    二、乙胺嘧啶,成人日剂量为50mg(儿童1mg/kg)分次服用,疗程1月。

    三、其它治疗 并发脉络膜视神经炎者加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免疫功能低下者加用左旋咪唑或转移因子。对癫痫发作,颅压增高和瘫痪者给予相应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10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