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花言与梦 于 2013-2-28 17:54 编辑
打开孩子的心灵地图
走完 2012 年,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年共同阅读的纪录,特别是年节岁末,北方外面飘着风雪,而远在台北的我,此刻怀着年节祝福的心情,和所有咕噜熊家族及朋友们,分享着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幸福。过去一年,宝宝们,看了哪些书?在哪一页留下他们童真的笑声?在哪一页你们一起为故事的主角伤心难过?又有哪一本书,共同触动你们彼此的心灵深处?
请珍惜这些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记忆,并且相信当你的孩子长大也为人父母时,这些共有的记忆都将重新被翻新,这种感情的传递,是无法用任何物质取代的。因为,你为孩子讲故事的声音和画面已经印刻在孩子的内心,终其一生陪伴着,带给他力量、自信和能力。
无压力阅读开启孩子的视野
绘本是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的第一本书,精美的画面,合乎逻辑的剧情,优美的文字,让孩子浸润在艺术和文学中。许多人生的议题,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孩子去思考,大人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发孩子提出问题并愿意加以思考和进行讨论。
Winston在长期观察亲子阅读过程,以及整理过去一年来各地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出:
(1)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过于焦虑,将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大;
(2)带着太多学习任务的阅读使孩子失去阅读的乐趣;
(3)阅读后急于求成,没有引导孩子思考的机会;
(4)阅读后缺乏讨论的机会。
最常见的案例就是父母将绘本当作是孩子的识字练习工具,绘本一直就不是为识字练习设计的,而绘本的精华,就是不断透过画面启发孩子去思考。每一张画面都是绘本编辑和画家经过长时间沟通的成果,画家为了表达故事的剧情,花费很多时间来构思画面。每一张画蕴藏着很多讯息,孩子纯净的眼界,在不受父母干预的情况下,反而会自主的发现很多故事的细节。而父母刻意让孩子去认识字,无疑让绘本阅读的快乐过程大打折扣,特别是绘本阅读可以建立孩子图像思维能力。如果焦点是认识字,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做个有智慧的父母吧!孩子天生就具备一些能力,身为大人要相信孩子,绘本是启发孩子思考的好工具,好工具就要正确使用。
为孩子买书不如让孩子参与选择买书
现在的书多如江海,许多父母会主动为孩子买很多书,也反应孩子只会挑几本不断反复的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建议是在挑书的过程中,也让孩子参与选择书的机会,而且在这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阅读品味的变化,还有就是不要为了增加阅读量而尽量为孩子买书,其实与其量多,倒不如质精。良好的阅读质量比囫囵吞枣粗略翻书要来的好,更何况在六岁之前的孩子,喜欢的书不会超过50 本,甚至更少。触动孩子心灵的书,能够影响其人生某个决定,一本就足够。
让孩子参与选书,更可规定这段时期只能买一本书,如此孩子反而会珍惜这样的机会。仔细的挑选出一本真正喜欢的书,在这样的过程下,你会发现孩子对自己挑选的书相当珍惜,甚至一读再读。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的物质条件相当充裕,因此反而更需要教育孩子珍惜资源,满屋子的玩具其实无法唤起孩子内在心灵的感动,当然也无法让孩子从内心去体会父母的关爱,相反的,会教育出物质化的下一代,书毕竟不同于玩具,买了书不好好应用等于没买,买了书不等于拥有书,而是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走入书的世界。
引导讨论比直接提供答案或定论要来得重要
在创作绘本时,常将一些情绪管理议题,或品格道德议题设计到故事情节中,但我们别忽略了现实,道德议题是无法量测,甚至有定型化的答案。一般我们在创作绘本时,会尽量给予正面情绪的设计,而当亲子阅读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并讨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议题,特别是一些和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议题。
举例:关于诚实
下表就是一种讨论的思维树形图,在阅读一篇有关诚实的故事绘本后,就可以这样进行,适合的孩子年纪是五岁左右,请父母记得,道德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种答案意味着可能建立的价值观。
这种讨论方式可以不断的刺激孩子去思考,去想象,而且这种模糊性的讨论,可让孩子更深入于绘本的情节。
在讨论过程多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否定孩子,或着急的要给出定论,开放式的讨论,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才是真实人生的情境,情境式的学习,融合了情绪和感动,才是孩子开启心智和增长智慧的开始。
(1)如果你看到熊猫拿了企鹅的橡皮擦,你会告诉企鹅吗?
(2)如果熊猫是你的好朋友,你会不会问他为什么要拿企鹅的橡皮擦?
(3)如果企鹅说:“谁帮我找到橡皮擦,我就请谁喝饮料!”你会不会讲出来?
(4)如果企鹅家里很有钱,对他来说橡皮擦再买就有了,但是熊猫家很穷,你会怎么做?
(5)你会把这件事跟老师说吗?如果不说有更好的方法吗?
[分享自:咕噜熊亲子共读网 Winst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