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enn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待晚辈——母亲留给儿的珍贵遗产之一(转)

[复制链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3:23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孩子们在跟我学这些时,自然靠的是死记硬背。但是,通过琦琦上小学后的体悟,这样的死记硬背,对孩子们以后的理解还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譬如“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这样的对联,当琦琦上小学二年级后,我再让她背诵,并结合她的理解跟她讲对对子的要义时,她很快就懂了,并能跟我练习对对子了。
  两个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她们时,琦琦精神集中,能跟着我一起学,我总能知道她掌握的程度。可转转就不一样了,她不完全跟着学,有时好像也没注意听,可第二天却又能背诵出来。在教她背诵古诗时,有这样的情况;在教她背诵乘法歌和十二生肖时,也有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常使我思考人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异同问题,以及这背后的缘由。弄清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啊!
  嫉妒似乎是人的天性。当琦琦第一次见我把转转抱在怀里时,竞委屈得扑在她妈跟前哭喊:“妈呀,你看我外公……”我赶忙让琦琦过来,把她搂在身边,劝导说,你小时候外公也是这样抱你的呀!我抱你妹妹才几次,可你比妹妹跟外公多呆了四年哩,妹妹怎么也赶不上你呀!经解释,琦琦情绪好多了。而转转一当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只要见我跟姐姐亲热,也总是哇哇地哭。会走会说后,当看到我的写字台玻璃板底下的照片,她的没有姐姐的多时,竞拍打着玻璃板又哭又嚷:“为什么姐姐的照片比我的多!哼,外公你偏向姐姐!”其实,我早就预感到这个问题,曾经想换上两张转转的照片,每个孩子三张,可由于时间长了,琦琦的照片已经跟玻璃板粘在一起,揭不下来了,所以就没动。没有预感到转转的嫉妒心会这样重啊!不管我怎么解释,可转转就是不依不饶,直到我想法在旁边加上她的两张照片,才不闹了。但是,有时还是断不了跟我算旧帐:“你为什么开始把姐姐的照片放得比我的多?”我说:“你姐姐的照片先放的,揭不下来了吗!”“那你为什么不先放我的?”“那时还没你呀?”“为什么没有我?为什么不让我当姐姐?”……孩子满怀嫉妒却又天真地质问,常使我哭笑不得,而面对转转这样的孩子,你只能认真地、不厌其烦地解释,直到她满意为止。否则,她就会大嚷大叫地没完。
  唉,单是在长辈对待晚辈之间,两个宝贝儿所表现出的嫉妒心理,就使我跟家人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来解释、疏导。随着两个宝贝儿的一天天长大,嫉妒心理有所缓解。在这方面,大四岁的琦琦自然比转转要表现得主动。在妹妹不会走路时,琦琦常抱着妹妹玩一会儿。等妹妹会走以后,只要团聚,姐儿俩就在一起玩。大宝对小宝的关照,和小宝对大宝的依恋,两人的亲热劲儿,使家里人都很开心。但是,俩孩子的嫉妒心并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当她们的妈妈分别对对方的孩子,表现得比对自己的孩子更亲热一点儿时,俩人的嫉妒心就往往爆发出来,并都在我面前告状。我就跟她们解释“先人后己”、“先远后近”的做人道理,两个孩子似有所无悟,特别是年长妹妹四岁的姐姐更领会得透些,再见到类似的情形时,表现好多了。但是,俩人的嫉妒心并没有根除,仍然时不时地表现出来。琦琦上三年级了,仍不免这样,至于转转,自然就更甭说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3:5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孩子们所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嫉妒心,有些长辈往往着急、生气,甚至跟孩子们发火,但是,我倒比较看得开,而且认为,这种赤裸裸的嫉妒,总比成人们的所谓“成熟”的“大度”和“谦让”,高尚得多啊!嫉妒之心本来像毒蛇一样盘踞在许多人胸中,尤其是那些握有权柄的达官显贵胸中,巴不得绞尽脑汁地找借口,将能耐比他们高的人排挤、铲除,却硬要故作姿态,乔装打扮地表现出“大度”、“谦让”!这种实则虚伪透顶的所谓“成熟”,比童稚的赤裸裸的嫉妒,简直卑劣千百倍!况且,孩子们的嫉妒之心,表现在亲情之间,不过是正常人伦的一种自然地折射啊!只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仅损害不了,反会加深人伦亲情啊!
琦琦两岁半开始上幼儿园,第一天可能出于好奇,很愿意去,没有哭,但三天后就不愿去了,每次送都要哭一阵子。转转三岁多才开始上幼儿园,从第一天起就不愿意去。为了启发和开导她们,我想了许多办法。譬如,见了跪在天桥上的乞丐,就故意说他们都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上幼儿园,不好好学习,才落到这个地步的,孩子于是说:“那我要好好上幼儿园!好好学习!”。有时见了年老的求乞者,我就给点儿钱,孩子们就问:“他不好好学习为什么还给他钱?”我说:“他已经这样了,咱也不能见死不救,人要有同情心啊!”当然,要克服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心理,光靠这当然不顶事,还得反反复复讲述上学和学知识的道理,同时,也有个习惯问题。
  俩孩子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和看电视等学得。崇拜英雄似乎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孙悟空是两个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英雄。俩人都不约而同把孙悟空当作朋友,最喜欢听、看孙悟空降妖捉怪的故事。在平时,尤其是每逢哄孩子们睡觉时,孩子们总要让我给她们讲这类故事。由于《西游记》的许多具体情节我都淡忘了,所以,我跟她们讲述的故事,多是随编随讲,并不都是原版的。大概由于我编造得情节比她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更曲折,更动人的缘故吧,两个孩子都很爱听,并且能够在我的讲述中安然地入睡。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4:17 | 只看该作者
 琦琦除了单独由我带时跟着我睡外,有一段日子,晚上也是跟着我睡,而转转要是不上幼儿园,至少午休时大都跟着我睡。孩子们跟着我睡觉,表现得都比跟别人睡时乖:不但自己上床,自己脱衣服,自己躺下,而且一般顶多二十来分钟就睡着了。家人对此一度都感到纳闷,并有很多解释,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异性相吸”。因为家里平时就我一个男性,这样的解释也许有道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尊重和把握规律。只要我带孩子,不管是睡觉,起床,还是吃饭,玩耍,都注意掌握好时间,尽量形成规律,使孩子们养成好的起居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们生活有规律,首先带孩子的人得自己生活有规律。我是家里公认的生活最有规律者。到四岁前后,俩孩子对此也都有了共识。琦琦过来,要是偶尔赶上我午休,就决不打扰我,而转转在一般情况下,也都愿意跟我一起午睡。
  也许由于我的嗜好的缘故,从两个孩子话说得比较流利后,在带她们到河边溜达时,我就开始教她们学造句了。看着垂柳的树枝被风吹得摇动,我先让她们来描述一下。记得琦琦第一次说的是:“柳树枝让风吹得直摆动。”而转转第一次说的则是:“树枝在摇晃呗!”我在肯定了她们说的不错后,就说,将来上学学作文时,就可以写得更生动些,譬如可以说“风摇动着柳枝。”又如,“风吹着我的衣裙”,可以说成“风扯动着我的衣裙”;“风吹着我的脸”,可以说成“风抚摩着我的脸”等等,就比较生动了。于是俩孩子就问什么叫“作文”,什么叫“生动”,等等,我就一一跟她们讲。由于平时说话时注意引导,并随时随地地矫正她们在语法上的毛病,所以俩孩子到四岁后,就都能在日常言谈中,比较准确的使用连接词了。当然,这些都不过是为将来上学打些基础,是不能要求过高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4:52 | 只看该作者
 琦琦上学后,有时需要我辅导作文,我就跟她讲“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道理。强调作文一定要自然,就像平时说话一样,话怎么说得清楚,就怎么写。作文当然要讲究文采,要形象、生动,但这些都要以准确为前提;而要做到准确,就得多观察、多思考。没有亲自仔细观察过的东西,不要瞎写;对于学习参考资料,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并要注意辨别和区是非曲直,而不难盲目地模仿,更不能囫囵吞枣地抄袭。
  今年暑假,小煜有一次让我辅导琦琦写篇作文。为了便于孩子参考,她从网上下载了一篇题为《读<最后一个便士>有感》的文章。我细读了这篇文章,发现前言不搭后语,产生好多疑问,于是立刻在网上查阅了《最后一个便士》原文,确认《读<最后一个便士>有感》一文,与原文内容出入太大,说明作者是在根本没理解、甚至没认真阅读原文的情况下写的。我于是让琦琦对照《读<最后一个便士>有感》一文,认真读了三遍原文,让她看有什么问题。琦琦也说这篇文章写得跟原文对不上号。譬如,原文写道:“老人坐在一个角落里,吃着放在面前的每一块蛋糕”,而这篇文章却说“他却在面包店里吃了一小块蛋糕”;又如,原文中写的是店老板要把一盒子蛋糕作为礼品送给老人,老人觉得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接受这样的礼品,于是才决定“为家里”买下最大的一块蛋糕,并为此花光了自己的最后一个便士的。当他提着蛋糕回家,走到一家和他一样穷的邻居房前,才突然把蛋糕放在邻居家门口的台阶上……而这篇文章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和老人内心的变化。一个自尊心,一个同情心,是《最后一个便士》所重点揭示的主题思想,可是这篇文章却没有很好抓住……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5:12 | 只看该作者
 琦琦睁大眼睛疑惑地问我:“这不是被推荐的文章吗?怎么竟有这么多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告诉孩子,这样的文章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又是怎么被推荐的,咱无法知晓,可以不去管它,但是,咱要写读后感的话,就一定得首先仔细地阅读原文,把原文的内容和主要意思吃透,才能保证在复述原文时,与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吻合,也才好准确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在我的启发和辅导下,琦琦也写了一篇《读<最后一个便士>有感》,题目虽然完全一样,但内容和文字则大不一样了!我顺便认真地告诫琦琦:作文跟做人一样,要认真,要踏实,要实事求是,合乎实际,尤其是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决不能离开原文空发感慨,任意揣度,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原文的思想,更不能贪图虚荣地编造!小煜回家后,我又跟她强调,琦琦才上小学二年级,作文时适当地参考以至模仿,都是可以的,但自己一定要先认真看看,看准了确实是好文章才行,不能随便见网上推荐了就让孩子参考!我又冲琦琦说:“干什么也不要迷信,不要盲从,包括对你外公我,也要这样!还是我常跟你讲的,自己看清了,看准了,再写!不要盲目学别人,就是好文章,也不能抄袭人家的!好比吃饭,让你吃人家嚼过的饭,那不脏吗!”琦琦是个很聪慧又很懂事的孩子,自从上学后,生活、学习有板有眼,很有规律,很用功,也爱动脑子,不论作文还是其它功课,成绩都一直在进步。
  母亲跟父亲通过半生的辛勤劳作和勤俭持家,曾使我儿童时代的家境在家乡算得上“小康”,在刚解放后的村里算得上“一流”,但是,“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以及随后的“大跃进”,尤其是父亲的蒙冤受屈则使得家道每况愈下,陷于长达20年的困厄境地,以至在父亲卧病期间,不得不考变卖家产来勉强地维持生计。所以,父母留给儿女的家产并不多。父母所留给儿女的遗产主要是精神方面的,而这无形的遗产,比起那有形的遗产来,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受益无穷的!
  也许由于自己跟母亲一起生活的岁月比与父亲更长的缘故,相对而言,在精神遗产方面,母亲留给儿的要比父亲更多些。
  善待晚辈,是母亲留给儿的最珍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儿决心承继这份遗产,并在努力地去做。
  还是那句话:决心虽然下了,但距真正完全做到,距真正完全地承继母亲这份精神遗产,还差得远哪!

         为纪念母亲西归两周年而作于
            2007年9月 北京
12#
发表于 2008-1-3 21:11:37 | 只看该作者
感慨良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7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