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岁至1岁半的宝宝这样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5 13: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岁至1岁半的宝宝这样教

本文摘录自《0—3岁宝宝教养手册》(马艺铭著)

1、亲亲宝贝,宝贝亲亲
与宝宝身体上的任何接触,都会让宝宝觉得格外亲密、格外开心。从最初最常见的搂抱,到随手可进行的搔痒痒,以及玩亲子游戏时的鼻子对对碰等等,无一例外让宝宝无比欢喜。
还记得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吗:“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夸夸我……”这首被人广为传唱的儿歌,是孩子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真挚心声。亲亲宝宝的额头、小手,卷起宝宝衣袖亲亲宝宝的胳膊,在宝宝洗完澡后亲亲宝宝的脚掌……让宝宝充分地感受和享受爱的触觉。
玩亲亲游戏一段时间后,妈妈可先问问宝宝:“亲哪里?”宝宝会指指想你亲的部位,如胳膊。这在让宝宝选择的同时,更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适当地让宝宝亲亲妈妈,次数无需多,让宝宝知道交往是双向互动的即可。
总是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与宝宝太过亲密,会不会使宝宝过于黏人、不够独立?尤其对男宝宝,父母的这种担心更甚。对此,我还是送你西尔斯博士那句话:爱让孩子更独立。只有将爱给够了,宝宝才能更好地和母亲分离,变得更独立。
2、喜欢你就点点头
宝宝是个简单、直接的人。他们的需求表达也非常的简单直接:喜欢或不喜欢、要或是不要。妈妈可以告诉并教会宝宝:喜欢你就点点头,不要你就摇摇头。让宝宝以这种简单的方式,直接高效地表达喜欢与不喜欢。
点头和摇头可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来教,教时需配合有具体的教养事件。当宝宝高兴地吃喜欢的食物时,妈妈可问宝宝“喜欢吗?喜欢你就点点头”,并伴随有点头的动作来让宝宝模仿。妈妈重复这样的教导动作,会强化宝宝对喜欢的认知。过段时间,当你问宝宝喜不喜欢时,宝宝或许就会自己点头了。
接着,可在宝宝表达拒绝时,妈妈教导宝宝用摇头表示“不”或“不喜欢”,并停止进行宝宝不喜欢的事。从教宝宝表达喜不喜欢开始,让宝宝学会将内心的情绪和需求表达出来。
3、顺应宝宝的意图
女儿牵着我的手,拉我到鞋柜前,给我拿外出时穿的鞋子……意思你懂的:该出去玩了。可我正忙着呢,走不开呀,我为难地看着女儿,女儿渴望地看着我……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形,内心斗争一番后还是决定放下手中的活计带女儿出去玩,说服自己的也总是这句话:把时间花在女儿身上,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事了。
哪怕是带宝宝出去玩耍这样的小事,若我们能顺应宝宝的意图并满足,其实就是在滋长宝宝的权力和主张,就是在滋长宝宝的自尊和意志力。当宝宝要摔倒时,我们扶助的是宝宝的身;当宝宝表达自我意图时,我们扶助的却是宝宝的心。我们坚定地相信,宝宝心灵的成长,才是人生之根的成长。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妈妈带宝宝到附近的公园玩,在去公园的路上,宝宝指指这、指指那,嘴里发出“啊啊啊”的指示声音,刚开始妈妈会附和宝宝几声,慢慢地就没再搭理宝宝了;宝宝打挺想要下来自己走,妈妈稍稍抱紧点就将小家伙控制住了……宝宝的意图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最后,宝宝只有木木呆呆地、无聊地左右看了。直到到达目的地公园后,宝宝才终于得以“解放”,重获自由。这样的情景司空见惯,经常在我们的身边上演,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孩子的成长发生在每时每刻,并非只在公园里。在通往公园的路上,若我们能顺从宝宝的意图,木木呆呆的时光就会变成很好的教养时机。譬如,当宝宝指指这、指指那时,正是你指物说名的好时机。宝宝指树时你告知他这是树,他指车时你告知他这是车。遇到宝宝未见过的新鲜事物,停下来让宝宝静静地看,甚至让宝宝摸摸捏捏,用手感受感受。当宝宝想下来自己行走时,街道不一样的路面,更是宝宝不错的行走练习场。有妈妈敏感、耐心的陪伴,这条通往公园的路,便是一个长长的教室,旁边的树、草、车、房皆是教具,它们都是为你们准备的。
欣慰的是,身边还是有很多懂得顺应宝宝意愿的妈妈,贝贝妈便是其中的一个。才学会走路不久的贝贝,很喜欢到户外玩耍,常主动地牵妈妈的手到门前,提示妈妈该出去遛弯了,贝贝妈几乎每次都会满足她的要求。贝贝妈知道贝贝每次外出都有一个固定事项,那就是坐小区门庭旁的摇摇车。每次贝贝拉妈妈的手要出去时,妈妈都会看着贝贝的眼睛对她说“请等一下”,然后返回卧室拿钱包,因为贝贝妈没有将钱包时刻放在身上的习惯。时间一长,贝贝听见妈妈说“请等一下”时,她知道自己需要等待一下了。到后来,贝贝便发展到每次出门前,自己走到卧室拉开抽屉把妈妈的钱包拿在手上;有时还会抽出里面的钱,对着妈妈说“羊羊(指喜羊羊摇摇车)”“羊羊”。
我女儿1岁多时,我们全家就住在一个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公园附近。我常在太阳不是很辣的时候带她去公园玩。然而,在带女儿去公园的最初几个月里,女儿被路上的花花草草所吸引,我都顺应着让她在路上玩起来。每次她都玩得很投入、玩很长的时间,结果每次没到公园就该回家了。我并不催促女儿,因为我知道,对女儿而言,路上的精彩并不亚于公园美丽的风景。当女儿玩过很长时间后,对路上的风景不那么感兴趣了,很自然地爱上那个有更多好玩地方的公园了。
这些随时发生在身边的、很小的事情,我们若能跟随宝宝的意图,随时给宝宝回馈和支持,在顺从宝宝意愿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宝宝的认知,又好好地滋长了宝宝的意志。生活会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敏感,也会教会我们何谓真正的细致。请尽可能地跟随宝宝的意愿,做个“听话”的妈妈。
4、让宝宝做选择
被赋予选择权的孩子,将会体验到一种拥有个人力量和自主权的健康感受。自我意识日渐彰显的小宝宝,现在开始喜欢自己主宰自己的意志。若妈妈能顺应宝宝的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宝宝自己做选择,就能很好地发展宝宝自主意志和自我主张。
我的女儿1岁多时正值夏季,可以穿各种各样她喜欢的花裙子了。我为女儿准备了一个专用的无门小衣柜,将所有她喜欢的、适合于夏季穿的裙子、小T恤分类挂在衣柜里,花花绿绿的,很是漂亮。衣柜很矮,女儿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裙子、T恤,站在地板上伸手就能够着它们。我再将裤子叠好分类整齐地放在衣柜底板上,女儿也能自己拿到。衣柜前则整齐地摆放着女儿的鞋子。每天早上穿衣时,我都请她自己挑衣服、挑鞋子。我每次都会尊重她的选择,顺应她的要求给她穿她挑定的衣裤和鞋子。很多次,从成人的审美角度来看,她所选择的衣物搭配着穿起来后,其效果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每次她都是很开心地配合着穿衣穿鞋,似乎很满意自己的选择。
将水果切好放入果盘中,女儿自己拿果块时,总要挑大的。有时大的果块被爷爷拿走了,她竟拿手中的果块找爷爷换。当女儿更大时,她想去哪里玩,出门后走哪条路,我都顺应她的选择。给她买衣物鞋袜时也带着她,尽量买她喜欢的衣物。
女儿年龄大一点后,思考的东西多了,做选择时有时也会犹豫不决。当她有点犹豫时,我都会耐心等待,绝不催促。有时她实在拿不定主意,问我怎么选择时,我也会告诉她我的看法,然后请她自己决定。有一次要去公园玩,面对两件都很喜欢的衣服时女儿有点犹豫,问我穿哪件。我说:“红色裙子像花儿一样红红的,蝴蝶、小蜜蜂都很喜欢红色的裙子;绿色的裙子像小草的颜色,绿绿的,小草很喜欢,你想穿哪一件给它们看呀?”女儿说喜欢蜜蜂,于是选了红色的裙子。这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但我相信它们都能很好地支持女儿自我意志的增长。
女儿自主选择的习惯一直维持到现在,在日常的生活事件上,她已很有自己的主见了。在她上幼儿园后,我发现,女儿比大多数同龄宝宝更有主见,也更能向老师清晰而肯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5、疏导小脾气
随着月龄和能力的增长,宝宝如今越来越是个“有想法”的人了,越来越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主张。
“想法”多多,可宝宝还不能像大人一样完整、顺畅地表达出来,当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你的理解和尊重,甚至被曲解时,小家伙的小脾气自然就会上来了;或是宝宝无法达成某件很想做的事情时,因此产生的挫败感也会让宝宝发脾气;还有一种原因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要进行或正在进行某项探索时,被禁止或被要求停止,面对你说“不”,自我主张日渐强烈的宝宝会以发脾气的方式来抗争。
当宝宝发脾气时,性子急一点的爸爸可能也跟着上火了:“这还了得,屁大点的娃娃就长脾气了,长大了还不得长翅膀了?”于是大人最拿手的“训导”“叱喝”就开始上场了。宝宝想表达却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想要做却又不能顺利地做到,心里自然会比较憋屈,这时大人再去训导,这不是“雪上加霜”让小宝宝更难过吗?要知道,小宝宝可万分不期待自己有个野蛮妈妈或野蛮爸爸。
实际上,宝宝发小脾气,说明宝宝无论是情绪能力还是内在心理能力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妈妈反倒应该高兴才是。面对发小脾气的小宝宝,我们应协助其逐步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宝宝的情绪能力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处理宝宝发脾气,妈妈首先应做的是平静对待。宝宝发脾气,是在以一种健康的方式释放消极情绪。让宝宝在不受任何外来干预的情况下,自己完完全全地将消极情绪释放掉,是处理宝宝发脾气的最佳选择。妈妈在一旁或轻搂着宝宝静静地等待,任由宝宝用自己的方式将情绪释放掉,这种方式既给了宝宝处理情绪的时间和空间,也为宝宝树立了温和平静的好榜样。
过多介入会妨碍宝宝释放情绪,但在宝宝没办法自己解决或寻求你的帮助时,妈妈应加以及时疏导:一如既往地接受、理解、认同宝宝的消极情绪,通过语言、眼神、拥抱等方式给宝宝安抚。你把正在闹情绪的宝宝拥抱入怀,并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宝宝生气了,妈妈知道的,妈妈爱你”。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拥抱是很好的情绪药方。
有些意志强烈的宝宝可能会在你的怀里扭个不停,反抗拥抱所带来的限制。这时妈妈可换个拥抱的姿势,将宝宝脸朝外抱着,这样宝宝会感觉少些限制,慢慢地也会安静下来。
6、不打骂宝宝
“我只是轻轻拍了两下,象征性的,不疼,让宝宝知道错就行了。”当说到不要打骂宝宝时,有妈妈这样为自己辩驳。到底是宝宝错了,还是你在犯大错?要知道,哪怕只是一个没有真正打下去的象征性打骂手势,对宝宝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哈佛大学医学院阿尔文•坡圣特教授(Alvin Poussaint)研究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比普通的同龄人更有暴力和犯罪的倾向;这些孩子成年后更易患上抑郁症或是不合群,甚至经济收入和事业层次都更低。不仅如此,在降低宝宝自尊方面,打骂完全有资格够得上“自尊杀手”这个恶名。宝宝是鲜活的生命体,对外界的感知极其敏锐,打骂将会给他们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正如海姆•G.吉偌特(Haim G.Ginott)所说,孩子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
而且,打骂的负面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当宝宝长到三四岁出现打人或咬人等令人头疼的行为时,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你在此时就为宝宝种下了暴力的种子。还记得《智慧妈妈的教养经》开头描述的小宝宝妞妞吗?她一直在妈妈敏感、自由的抚养方式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当妞妞长到1岁多后,有一次,仍抱着传统育儿观念的奶奶因事在妞妞屁股上轻轻打了两下,结果好几天妞妞都不让奶奶抱。这件事过了好几天,再问及妞妞此事,妞妞还会拍拍自己的屁股,告诉你奶奶打过她。自此后,奶奶再没打过这个会“记仇”的小家伙了。
面对宝宝所谓的“不听话”,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与疏导,或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导宝宝去做其他感兴趣的事。当两者都不奏效时,就平和而坚定地直接将宝宝抱走。带有点强制色彩的抱走,要比通过打骂来阻吓宝宝强得多。
对某些必须禁止的行为,妈妈宜给宝宝明确而坚定的禁止指令。如玩电源插座,妈妈可拉着宝宝的手,眼睛看着宝宝,也要求宝宝眼睛看着自己,指着电源插座告诉宝宝“不能玩”,并伴有摆手或摇头等表示“不”的手势,让宝宝很明确地感知你的坚定,然后通过给宝宝其他玩具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若无法转移注意力则直接将其抱走。
7、不当宝宝面吵架
1岁多的宝宝,对外界的感知更强烈。遭遇负面的刺激,会给宝宝带来深切的消极体验。其中,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吵架,是让宝宝最感不安、最感恐惧的事件之一。
面对父母充满敌意的争吵,或是火药味十足的相互指责,宝宝会感到非常不安。父母争吵时,宝宝会出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冒虚汗等身体反应,压力激素皮质醇也急速上升,这与成人观看恐怖片、惊悚片时的身体反应类似。可以这么讲,宝宝看父母争吵时的恐惧程度,可与我们观看恐怖片时的恐惧程度相比。这种恐惧会极大地打击宝宝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一个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谐、充满争吵的家庭中的宝宝,很早就会对他人的情绪表现得过于敏感。
父母常在宝宝面前吵架,久而久之,宝宝也会习得这种非理性的化解矛盾方式。宝宝在与同伴交往中,甚至成年后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常会以斗争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斗争的方式不利于宝宝进行良好的社交,也不利于宝宝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再恩爱的夫妻,也有吵架的时候。偶尔吵架,也能让双方释放掉消极情绪和压力。只是吵架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宝宝看不到也听不见的地方,避开宝宝。争吵完后不要直接面对宝宝,因为怒气未消的你即使不拿宝宝撒气,也不会很细致、耐心照看宝宝。最好先去干点别的事,或是散散步舒缓一下心情后再回到宝宝身边。万一吵架时被宝宝看到了,应立刻停止争吵并安抚宝宝。
在远离宝宝的地方吵架时,夫妻双方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或人格侮辱;吵完后,也不要记仇。在双方气都消了时,理亏的一方应主动向对方道歉。
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婚姻关系中,父母之间的亲密互动与交往,是宝宝人际交往最重要的范本,也是宝宝获取亲密关系最重要的范本。爱你的丈夫或妻子,是你能给宝宝的最好的教育之一。
8、宝宝最爱温馨家庭
夫妻恩爱、幼子蒙宠、家庭成员平等互敬、家庭氛围民主开放、家居环境洁净有序,这便是一个温馨家庭的标准样式。就像树苗的成长离不开土壤一样,宝宝的成长也离不开温馨家庭这样的成长环境。
说到家庭样式,不得不稍带提下“原生家庭”这个词。心理学界将一个人幼童时期的家庭称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每个成年人身上都会打上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多少年后,仍看得见原生家庭的力量与影响。
一些资深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的观察,或是从求助者心理困惑的自我描述中,就能推断出他原生家庭的大致样式来。有时,咨询师甚至还能由此推断出求助者父母的性格特点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来。并非是咨询师有神通,而是他从求助者身上,看到了他父母及原生家庭的影子。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当下的这个家庭,便是宝宝的原生家庭。好的原生家庭,对宝宝的成长自然会有好的影响。亲爱的妈妈、爸爸,不仅不要当着宝宝面吵架,更应努力经营好婚姻,增进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就宝宝而言,父母爱自己,也彼此相爱,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更能带来安全感的事情?很多夫妻喜欢在人前“秀”恩爱。实际上,我们最应在宝宝面前秀恩爱,而且是真正的恩爱。
面对孩子时,除了表达爱,我们还应将“请、谢谢”挂在嘴边,让一言一行都体现对宝宝的尊重。当需要宝宝做什么时,也请多用“请你帮我……,可以吗?”这样商量式的语言,让民主开放的言行如影随形。请谨记:当想到“尊重”,就把宝宝当成大人;当想到“爱”,就把宝宝当成孩子。
9、阳台上的母女俩
1岁多的妞妞很可爱,特别招人喜欢,与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妞妞总是特别自在、特别开心。妞妞妈妈也很享受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每天一下班就立刻回到女儿身边陪伴她。
又是平常的一天,妞妞妈妈下班后陪妞妞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就到了要睡觉的时间了,妞妞也开始露出倦意。柔和的月光洒落在阳台上,妞妞妈妈抱着女儿坐在小凳上,给女儿讲月亮姐姐的故事。“月亮姐姐住在天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陪着她。小白兔白白的,可爱极了,月亮姐姐好喜欢它。小白兔陪月亮姐姐玩了一天,有点累了,像妞妞睡在妈妈怀里一样,小白兔也乖乖地躺在月亮姐姐的怀里……”妞妞似懂非懂地眨巴着眼睛,望望妈妈,望望月亮,在故事声中,不知不觉睡着了。
“露珠在荷叶上睡觉,星星在天空中睡觉,宝宝在小床上睡觉。露珠的梦是绿的,星星的梦是亮的,宝宝的梦是甜的。”妞妞妈妈抱着女儿轻手轻脚地往卧室走,还轻轻唱着刚刚学会的儿歌给女儿听。帮女儿盖好被子,妞妞妈妈亲吻了一下女儿的额头。望着女儿甜甜睡去,妞妞妈妈满足地笑了。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时请标明文章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27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