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d! L2 K7 o6 l8 v# d
+ |7 x" {4 H) t+ z6 I, F# _批评与鼓励要二八分
B) U9 N6 Q9 d$ P! P q+ P0 k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子里,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子上盖上一个透明盖,跳蚤仍会往上跳,但碰到几次透明盖后,碰疼了,慢慢地就不跳那么高了。过了一段时间,将透明盖拿走,发现那只跳蚤仍旧只跳那么高,它已经永远跳不出那个杯子了。5 r+ e9 h/ O8 {9 d2 w8 N
在讲座中,亲子教育专家用这个心理案例作比喻说,如果孩子是那个杯中的跳蚤,家长的负向教育就像杯子上的透明盖,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和潜能的发挥。假如家长长期对孩子采取负向教育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再也没有勇气跳出那只杯子了。她说,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一般分为两种,正向教育和负向教育,一般对孩子的正面教育要大于 80%,负面教育必须小于20%。“赏识你的孩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用负面的话语,让他变成那个可怜的杯中的跳蚤。”亲子教育专家说。
$ K! I3 `5 [: Q
+ c$ d. C3 }) l% i' p6 q
( A7 P6 T- }7 `: S6 j& `6 L“成功箱”盛满点滴进步
1 G- t2 }. C! X7 |* Z% `5 K! o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亲子教育专家当然也不例外。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亲子教育专家逢人便夸奖自己的孩子:“我儿子特别听话,从来不惹我生气。”当着孩子的面,她更是毫不吝啬赞美的话语。有朋友到家里做客时,亲子教育专家会说:“你看我的儿子,回家总是先写作业,从来不到处去玩。”客人越多,她越这样说。在她经常有意无意的夸奖下,儿子越来越自觉,果然如她所期望的那样,一直都很听话、懂事,很少惹她生气。! L: w) q2 u5 t8 o8 \3 y
亲子教育专家还给儿子准备了一个“成功箱”,里面装进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就和进步。成功箱里的第一件东西是儿子1岁时画的一幅画,一根歪歪曲曲的直线上勾了几个不规则的圆圈,那是一串冰糖葫芦。曾有人问亲子教育专家:“这也能算成就吗?”亲子教育专家自豪地回答:“1岁的孩子就知道冰糖葫芦是由棍跟圈组成的,就已经很棒了。”儿子上幼儿园了,亲子教育专家为他制作了一个成功表,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象征性的东西贴上去。如今,儿子的“成功箱”已装不下了。1 |* A; i) L( Y: i, Y! W
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的优点,展示孩子的优点。亲子教育专家说:“孩子的优点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引导栽培。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一些家长没有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2 B2 |+ J4 l/ Y# S/ h( X8 C- [: Q
* a5 [. ]5 C4 P, [: }, I/ K8 u6 M# Z; [ M) A% u: n
“孩子,你是最棒的。”
! g* j7 Q( h: R6 H0 a9 Y$ @; N芸芸和兰兰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两人都刚上一年级,是同班同学。一次数学考试,芸芸和兰兰都得了98分。放学回家后,芸芸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数学考了98分。”妈妈正在炒菜,头也没回,心不在焉地问:“你们班几个考100分的?”芸芸愣了一下,小声说:“四个。”“那你高兴什么呀?下次要考100分,知道吗?”妈妈提高了声调。“知道了。”芸芸应声,垂头丧气地悄悄走出厨房。$ u9 h7 w3 \. f9 |
兰兰告诉妈妈这个消息时,妈妈也正在做饭。听了女儿的汇报,妈妈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转过身惊讶地问:“你说什么?”兰兰似乎被吓了一跳,怯怯地说:“我数学考了98 分。”妈妈笑得特别灿烂,开心地说:“兰兰,你真棒,真优秀,刚上一年级就考得这么好。妈妈今晚加几个菜庆祝一下。”“我们班有四个同学考了100分呢,我下次一定要考100分。”兰兰信心十足地向妈妈保证。亲子教育专家用这个案例来说明激励孩子主动性的重要:同样是“下次要考100分”,芸芸是在妈妈的呵斥声中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的,兰兰则是在妈妈的赞赏下主动地产生了这样的动力和愿望。得到激励与成功,会变得主动,得到打击与失败,会变得被动,与成人相比,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要学会告诉孩子:“相信你是最棒的。”
) f5 @! U/ S) {( A
7 Q& b2 f' t. _6 a J& w
" o0 W& d( L. F. Z: R"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