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男女比例的结果是119.86:100,其中陕西省的是130.7:100
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高达123:100
据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汪永清介绍,为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问题,拟立法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8月23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我国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日趋升高。社会学家研究指出,男女比例一旦失衡,就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就会加剧。
性别比例失衡,容易诱发一些与性有关的犯罪行为: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嫖娼。正是基于此,人口出生性别比近年来一直备受官方和民间关注。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倡导性别平等,不少专家、学者也在出谋划策,建议改变传统的“女随男”的婚居模式,使婚居模式实现多样化。
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长期存在浓厚的父权制思想,这使得许多人尤其是农村人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几乎成了一种共识,再加上B超这种能鉴定胎儿性别的技术工具被滥用,使得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在这种情况下,将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作为重点项目来研究,并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无疑是正当其时.
事实上,当社会公民整体素质和认知水平还不够高时,仅仅靠道德、社会自律等软性的方式来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不现实的。还要通过法律规章这种硬性的制度去约束。此前,虽然卫生部曾于去年8月发出了一个通知,严禁利用超声和染色体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简称“两非”),对于“两非”案件,卫生部门要配合公安、计生等部门对违法犯罪行为追究责任。
然而,由于这个简单的通知既没有明确负责“两非”事件的具体责任人,又没有指明具体的执法部门,更没有明确利用超声和染色体检查等技术进行婴儿鉴别系犯何罪,相应人员将受到何种程度的处罚等等,使得这个通知的效果大打折扣,以致难以起到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走高的态势。
因此,通过一部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法律来对婴儿性别鉴定乃至其他重男轻女行为等进行制止、惩处,并起到震慑作用,显得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避免出现4000万光棍这种尴尬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