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康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是权威还是朋友?

[复制链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0:12 | 只看该作者
 同时父母在这一阶段也应履行较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因为此时父母显然在任何一方面都比孩子懂得多,而且也正是孩子探索世界最为旺盛的时候。所以当孩子问我们问题时,我们应当耐心准确地回答,不要嫌麻烦而敷衍了事,要抓住机会向孩子传授知识。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在他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教导他,比如当他们经过水果店时,父亲就问儿子有哪些水果,路过田野时,父亲就向儿子介绍看到的花草树木。
  但是知识权威的程度应低于道德权威,因为孩子虽小,依旧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大人。当我女儿15个月的时候,我和妻子带她去公园玩,结果一路上她发现的新事物其实已经超过了我们。她进公园不久很快就发现草丛中有一只孔雀,由于这只孔雀是灰色的,又躲在草丛中,因此我们根本没注意,但不时地东张西望的女儿却发现了。而后到了湖边的亭子,她很快又发现微风吹拂下的水波纹映在亭子的内顶上,一晃一晃非常好看,而这的确是我之前所没有注意到过的。所以那天我狠狠地表扬了女儿一番,她显然是高兴极了,一路上更加留心观察。因此在5岁之前,虽然知识权威处在较高的程度,但应在不断下降之中,并且下降速度要快于道德权威。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0:37 | 只看该作者
5岁—12岁的教育模式

  到了5岁之后,随着孩子学习能力的加强,知识权威的下降速度应更加显著,此时父母应从单纯知识传授的角色过渡到与孩子一起探索知识的同伴角色,甘心淡化知识权威的地位,由此换来的可能是孩子独立的探索精神。

  而道德权威也应加速下降,因为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父母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判断对错的能力。但是在关键时刻,孩子分不清对错或者是故意犯错时,父母仍应毫不犹豫地履行道德权威的责任,纠正孩子错误的步伐。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1:02 | 只看该作者
 12岁进入青春期

  这种情形到了12岁又会到一个拐点。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父母基本上应放弃知识权威的角色而彻底成为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同伴。但是道德权威的职责父母仍应持守,虽然总体上仍在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为平缓。因为此时,孩子正进入青春期,会出现一系列我们意想不到的想法、行为。而父母则应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界限。事实上成功的父母应当一辈子都在孩子面前保持道德榜样,这对自己也是一个鞭策。也许有朝一日孩子在知识上已经远超父母,但孩子会永远尊重父母的品格。

  而在权威不断下降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却始终在不断增长。大凡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注重和孩子的沟通。而最好的沟通一定建立在朋友关系上而不是权威关系。朋友关系使得孩子与父母的心更近,孩子也愿意把心中的事和父母诉说,与此同时,父母不但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还可以更有效地教导孩子,因为孩子更愿意听。许多父母不是不会教导,教导的内容也正确,但总是毫无效果,原因就在于孩子根本就不听!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努力和孩子建立起朋友的关系,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朋友关系应该是不断加强。通常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和父母有一个迅速的疏远过程,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会变得非常困难。而如果一直以来,父母与孩子的朋友关系是非常稳固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是不会和一个朋友疏远的。简单来说,朋友关系可以保证父母与孩子在融洽自然的气氛中有顺畅的沟通,有和谐的关系。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精确地适合所有的孩子,所以“此消彼长”模型也只是一个大概的原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父母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微调,以便对孩子有最为贴切的引导。

  池瑾 香港大学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哲学博士,从事关于儿童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1:24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是权威还是朋友

  ——在爱与管教中平衡

  父母的权威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在爱里及早有效地引导孩子,而在孩子能够独立时,就适度撤出,减少控制,发展孩子的自主性,淡化权威,成为朋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1:4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多数中国家长来说,“权威”与家长制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儒家文化中尊崇的孝顺和长幼有序的观念,长久以来容易造成家长的绝对权威与子女绝对服从的教养模式。而“朋友”代表一种平等的地位与关系,包含了西方文化中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观念,形成了对传统的家长制教育的挑战,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格外受到重视。但是,家长的权威与朋友角色不是对立的。如果以后者代替前者便是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因为家长有权也有责任管教子女,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子女也应当孝敬父母,服从家庭中的秩序。由此,对于家长是权威还是朋友这个问题需要明确家长角色、子女角色以及二者双向互动的关系。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12:09 | 只看该作者
 父母的角色,在爱与管教中寻找平衡点

  我们一般把家长教育儿童的方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忽视型。前两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提要求,属于高控制的教养方式。后两种类型的父母倾向于不提要求,但由于没有规范或监管不力,这样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少替别人考虑,缺乏责任感,藐视权威。

  在这里,权威型是一种民主的、最佳的教养类型。这类父母在行使权威时表现为:向子女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并要求遵守。对孩子良好的行为给予支持和肯定,对不良行为表示不快。他们对孩子表现出热忱和爱心,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子女共同讨论问题。这种高控制、情感上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心情愉悦、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女孩子独立自主性强,男孩子友善,合作性高。

  相比之下,专制型的父母在情感态度方面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守规则,但缺少对规则的解释。当孩子不按要求做时,就会强迫孩子做,并惩罚孩子。因此,儿童容易胆小、畏缩、抑郁和焦虑。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容易表现出敌对的反应。当男孩遇到挑战时会变得极其愤怒,而女孩依赖性强,面对挑战采取回避的态度。

  可见,父母的权威与专制是不同的。权威型的家长一方面管教子女,另一方面也尊重子女、像朋友一样倾听与沟通,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虽然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通常对儿童的教养方式持有不同的观念。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长更强调严格的管教。然而这种以教训为特点的教养方式并非像专制型家长那样对子女表达敌视与拒绝。相反,这种控制和管束不仅意味着管还包括对孩子的爱,是严慈相济的。这样的教养特点有利于家庭权威的形成,有利于儿童内化社会规范,发展以群体价值为主导的社会关系,但是同样会压抑儿童的独立意识,形成较多的依从行为。因此,家长需要了解自身在儿童教养方面的特点及其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适应性意义,在爱与管教中寻找平衡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4-11-16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