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说,宝宝更容易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 12:1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样说,宝宝更容易听

本文摘录自《0—3岁宝宝教养手册》
(马艺铭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回馈式沟通
宝宝捡起地上别人掉下的棒棒糖准备往嘴里送时,妈妈一把抢过来并大声说道“不能吃,脏东西!”,把宝宝一下吓哭了。宝宝难过极了,却仍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突然有这么武断的禁止指令。若妈妈换用回馈式的沟通方式和宝宝交流,情况也许会好一些。
妈妈可握住宝宝拿棒棒糖的手问:“宝宝想吃棒棒糖是吗?”,之后妈妈可稍做停顿,或许宝宝会有所回应。“妈妈知道的,宝宝爱吃棒棒糖”“但棒棒糖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妈妈给你吃苹果怎么样?”。此时的宝宝或许还是不情愿,但委屈感和前一种情形相比会大为降低。
妈妈就宝宝当下的举动或心理,通过询问或陈述的方式将其回馈给宝宝,能让宝宝确信妈妈对自己行为的重视。妈妈询问宝宝是不是想吃棒棒糖,会让宝宝觉得妈妈了解自己的行为并懂自己。而且,这种友善、亲切的双向沟通,能给宝宝心理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有利于宝宝进行内在的心理转化。
这是一对母子用早餐前的对话:“妈妈,我不想吃面”“哦,宝宝不想吃面是吗?”“是”“那你想吃什么呀?”“面包”“面包要蘸什么酱吗?”“我要番茄酱”“嗯,番茄酱是好吃,它在小盒子里,你可以自己去拿吗?”……妈妈不时地重复一下宝宝的话,让宝宝觉得自己在仔细地聆听。早餐的气氛融洽和睦,宝宝自己动手安静地吃完了早餐。
与简单的禁止指令相比,回馈式沟通更有效,也更容易让宝宝接受。在回馈式沟通中,沟通双方更显平等,言语中蕴含着对宝宝的尊重,这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是有利的。妈妈平时若能多以回馈式沟通与宝宝交流,能让宝宝无形中习得不少沟通技巧。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回馈式沟通越会显现出它的独特效应来。

2、正话正说
“你看看,你又穿反了”当宝宝穿反了鞋子时,有的妈妈会如此说。这时你不妨换成正面的语言教宝宝:“请交换一下”。“怎么又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这句话刚到嘴边时,请换成“请将玩具归位,妈妈爱你”或“玩具要回家了,请带他们回家”。“你再打人的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请换成“妈妈爱你,但不喜欢你打人”。
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力、感受性日渐增强,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与之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正面阐述,也就是所谓的“正话正说”。“正话正说”是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更符合宝宝的思维和心理,因而也是更有效的。
更重要的是,积极正面的语言对宝宝心理成长是种很好的滋养。当你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时,你便展现给了宝宝一个正面阳光的人和一个正面阳光的世界,并带给宝宝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你需要引导宝宝怎么做时,请直接用正面的语言告诉宝宝正确的行事方式。请将“再不好好吃饭,我就给××吃了”“又忘了鞋子应放哪里了吗”“上次被烫疼了,不记得了吗”换成:“请认真吃饭”“请把鞋子放在鞋架上”“烫,让它凉一会再喝”。虽然“正话正说”也不见得能让宝宝立刻听从,但它却是正确的交流方式。
生活中,总有一些垃圾桶式的家长,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埋怨训斥的语气和宝宝说话,这实际上是在往宝宝身上倒自己的心理垃圾。这些父母消极的言行,或是因生活压力所致,或是与自身成长经历有关,若不改正,则会影响孩子。
如果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不是那种喜欢抱怨、心态消极、满嘴负面语言的人,父母则应修言正行,做个积极正面的人。试着在你的语言中加入这几个词句:“请”、“谢谢”、“可以吗”、“你愿意帮我做××吗”、“我希望××”,让正面的语言充满着爱和尊重。

3、巧用拟人法
宝宝眼里,一切皆有生命。无论是小布偶、小蚂蚁,还是绘本里那片枯黄的落叶,在宝宝眼里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也会开心快乐,或是伤心难过。而且,这些和自已一样有着生命的小布偶、小蚂蚁们,不但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能感受自己的心情,还和自己一样有着一颗同情怜悯的心。儿童心理学将2—4岁阶段宝宝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的心理现象,在理论中归结为“泛灵论”。妈妈可善用宝宝的这一特点,在引导宝宝时,巧用拟人法来和宝宝沟通。
每到周末,我都会带女儿到公园或植物园玩。到公园后,我都由着女儿自己尽情地玩,一小片泥巴地就能玩上半个小时还不走。她爷爷还说那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都不去,专玩这些东西(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不同)。因为我的顺应,女儿每次都玩得不想走,哄她回家是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有次,又到该回家的时间了,女儿却迷上了湖旁的小石凳。伸手摸摸光滑的石板,又摸摸镶嵌在石凳两头粗糙的石头小狮子,或是爬上石凳趴一会,自由自在极了。我也蹲下来,和女儿一起摸摸这、摸摸那的。然后问女儿“宝宝是不是很喜欢小石凳呀”。“喜欢”女儿脆生生地回答。“嗯,小石凳也很喜欢宝宝”“小石凳还说,我想和宝宝玩说再见的游戏,好不好啊”我在确定宝宝有听到的情况下,抱着她退到石凳一米外的地方,朝石凳摆手并说“再见”。女儿也跟着摆手说再见,我随即边说再见边往回走。女儿回头跟石凳说过两、三次再见后,顺从地跟着回家了。这种“走进去,再牵出来”的小技巧,虽然不一定适用于你的宝宝,但妈妈你仍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先融入到孩子的情境中去,在理解、认同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再引导其慢慢走出来。
我家住的小区里有一小块翠绿的草地,女儿特别喜欢,而她表达喜欢的方式却是跑进去踩。给她说过几次,却没有什么用。我突然想起女儿很有同情心这一特点,于是想试着用拟人法引导女儿不再踩草地。
有一次,女儿又去踩草地,我“哎哟”一声,女儿扭头看我。“哎哟,妞妞,你踩疼我了,我是小草,请你别踩我好吗?”“哎哟哟,好疼呀”“好疼呀,妞妞别踩我了好吗?”在“小草”的哎哟声中,女儿踩在草地上的脚开始不知该怎么放了。我伸出手让女儿牵着,恢复正常的语调轻轻跟女儿说:“出来吧,小草被你踩疼了”。女儿小心翼翼地、慢慢退出草地,楞着旁边。我看着小草,女儿也跟着我看着小草,这时我又用小草的口吻说“谢谢你妞妞,你真乖”。“我们摸摸小草吧,摸摸它就不疼了”女儿顺从地蹲下来摸了摸小草,高兴地去其他地方玩去了。第二次再经过草地时,女儿抬头跟我说“不踩,疼”。 当我们赋予每个物件以生命,并对每个生命付出自己的爱和关怀,就能滋长宝宝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有我们的细心引导,就能呵护好童心中那份与生俱来的善良与美好,支持宝宝成长为善良、正直、富有爱心的人。
壮壮很喜欢涂鸦,壮壮爸妈也都很支持他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但壮壮有个“坏”习惯,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为此,母子俩没少“战斗”过。有一次,壮壮妈灵机一动,模拟白墙的口吻对正在墙上乱画的壮壮说:“壮壮你好,我是白墙,我很喜欢你,可我不喜欢你在我身上画画”。壮壮疑惑地看着妈妈,这时壮壮妈乘机拿来一张白纸,换成白纸的口吻亲切地对壮壮说:“壮壮你好,我是白纸,我也很喜欢你,我还很喜欢你在我身上画画,你愿意吗?”正当壮壮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壮壮妈又重复问他一次“你愿意吗?”,并将白纸递到壮壮手里。“你准备从白纸身上哪个地方开始画呢,是从这里开始吗?”壮壮妈指着白纸正中间问壮壮,果然,壮壮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白纸上来了。经过几次反复地引导后,壮壮确信白纸很喜欢他在其身上画画,而白墙却不乐意,慢慢地就养成了在白纸上涂鸦的习惯了。
在对面小区里,女儿有一个同龄的小伙伴,小名叫兔子。有一次,兔子奶奶也分享了自己孙女兔子的故事。
在亲子阅读中,兔子认识了可爱的小棕熊。兔子妈妈有留心,逛商场时给女儿买了一个布制的小棕熊回来,兔子别提有多高兴了。兔子和妈妈的感情很好,但有时妈妈要出差,这让兔子很是想念。有次,兔子喊着要妈妈,奶奶见到旁边的小棕熊灵机一动,说“兔子,想妈妈了是不是”,“是”兔子委屈地回答,接着就哭了起来了。奶奶抱着孙女安慰了一会。当兔子平静一点后,奶奶说“兔子想妈妈了,奶奶知道的”“你看,小棕熊也想妈妈了”“小棕熊很难过,它的妈妈也出差了”。这时兔子定定地看着小棕熊。奶奶又问兔子“小棕熊难过了,我们抱抱它好不好?”兔子走过去把小棕熊抱在了怀里。“小棕熊想妈妈,它哭了没有啊?”“哭了”“那我们摸摸它好不好?”兔子又摸了摸小棕熊。“小棕熊说,我没事了,谢谢兔子,我要和兔子玩”奶奶陪着孙女玩起小棕熊来。
自那以后,兔子时常会玩安抚小布偶的角色游戏。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兔子通过安慰小棕熊,无形中很好地宣泄了自己的情绪。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时请标明文章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1-28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