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阆中,是因为在深打工的热情的阆中人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过年。据说,有许多阆中人在深圳打工,在阆中大街上随便“抓”个人一问,都可能是在深圳打工者的亲属。
留守儿童陈梦林,就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抓”到的,他的父母果真都在深圳打工。
腼腆害羞的留守儿童
初见陈梦林,是在阆中市七里大道七里镇政府旁边。那是2月14日,我们一行循着地图去下乡,寻找在深圳打工的人家。走到七里镇张公桥村路段,远远看到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孩子,领着几个孩子,迎面走来。
我们迎上前去,打听去乡下的路,并询问他们家中是否有在深圳打工的亲人。听我们这么问,几个人都不肯搭腔,有一个男孩则睁着大眼睛,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他就是陈梦林。
艰难地获得信任
走过水泥村道,转进田间小道,穿过一小片竹子林,我们来到一个低矮的门檐前,陈梦林说:“到了!”说完,他自己一溜烟跑进了院子。这其实是陈梦林爷爷奶奶的房子,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小梦林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对我们的来访,小梦林的奶奶态度很冷淡,兜着圈子盘问我们的身份和目的。由于语言不通,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老人对我们有怀疑,于是掏出记者证、名片、工作证让老人过目。院子里一位识字的婆婆将记者证翻来覆去端详检查十来分钟,确定了记者的身份。
我们见尴尬的气氛缓和了一些,便聊起小梦林父母到深圳打工的事,小梦林的奶奶一会说儿子是2002年外出打工,一会说是1989年,前言不搭后语,还要查看我们的采访本。原来,老人对我们的身份始终是不放心,而在一旁的小梦林皱着眉头看着奶奶,小脸涨得通红,似乎很不满奶奶的做法。
老人不信任我们,采访无法继续。我们提出现场给小梦林在深圳的父母打电话问好,许是还想进一步确定我们的身份,老人将小梦林父亲的电话告诉我们。电话拨通后,我们让小梦林和他爸爸通电话,记者依稀分辨出小梦林在电话里和爸爸抱怨:“人家把证件都掏出来给奶奶看了,但是他们问话时,奶奶还是乱说!这多没有礼貌!”小梦林告诉爸爸我们的名字、单位。随后,电话挂断了。
过了几分钟,小梦林父亲打来电话向我们道歉。原来,小梦林的爸爸刚刚打电话到报社,确定了我们的身份。
千山万水阻不断绵长想念
老人告诉记者,儿子陈发刚原本在村里开摩托车,儿媳给人理发。2002年,家里因为没钱修房子,夫妻俩决定到深圳打工。陈发刚夫妻离开阆中到深圳时,小梦林只有七岁,上小学一年级,陈发刚夫妇将小梦林托付给老人照顾。如今,老人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打工,家中剩下他们老两口和孙女孙子四人。
到了深圳以后,陈发刚在工程队搞装修,妻子马洪利进了一家制衣厂。老人说,陈发刚夫妇在深圳打工的日子并不宽裕,他们老两口靠自家和承包来的三亩地补贴生活。现在,陈发刚终于建起了新房,但又欠下几万元的外债,生活仍未改善。 |